2.将军崖人面像岩画的类型 连云港将军崖人面像岩画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马耳峰南麓。岩画分布在长22、宽15米的黑色混合花岗岩构成的山坡上。共有人面像岩画25幅(29)。 根据有无头部轮廓,并结合有无面部纹饰等特征,我们把将军崖人面像岩画分为两个类型(图二)。 A型 无头部轮廓 a、有眉弓,眼部为圆形,鼻子与眉弓相连接(图二:1、2)(30)。 b、无眉弓,眼部为圆形,额头部分为椭圆形(图二:3、4)(31)。 B型 有头部轮廓 a、额头有类似植物的饰物,眼部为圆形,有对吻部的刻画(图二:5、6)(32)。 b、额头有网格状或竖状线条,眼部为重圈纹,面部饰有线条,头部下方有线条指向下方的植物(图二:7、8)(33)。 3.类型比较 A型人面像岩画在赤峰地区分布广泛。尤其是Ab型Ⅱ式的鼻子呈几字形或三角形的人面岩画造型,在赤峰地区很常见;Ba型的人面像岩画,具有头部轮廓,眼部呈椭圆形,眼角向上,突出的特点是额头具有折线状纹饰。从造型上看,我们认为,该区域的人面像岩画有从A型到B型逐渐发展演变的趋势。至于Bb型的人面像岩画,则集中分布在阴河流域的一块大石块上,且造型特殊,类似青铜兽面。 在将军崖岩画中,人面像岩画的数量并不多,只有25幅。A型主要分布在将军崖岩画遗址的南侧,其中有大量的星象图案。这类岩画没有头部轮廓,眉弓与鼻子相连,或者额头的圆形与鼻子相连;B型的人面像岩画造型与A型迥然不同,其中,Ba型人面像岩画分布在遗址的东侧,有头部轮廓,头顶的饰物似乎是从头顶生长出来。Bb型人面像岩画集中分布在遗址的西侧,面部和额头有众多的线条作为纹饰,鼻子部分有一条线向下延伸,与下方的“V”字形的禾苗相连。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类岩画和农业相关,体现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社会生活。 在这两个区域,只有赤峰地区的Ab型Ⅱ式与将军崖岩画中Aa型,从造型上来说,有相似之处,二者均为眉弓与鼻子相连。但是在将军崖岩画为数不多的人面像岩画中,Aa型人面像岩画不仅所占比例很少(只有4幅),而且与将军崖岩画主体所要体现的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关联似乎不大。赤峰地区的Ab型Ⅱ式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却很广泛,不过,这个区域头部外围有射线和触角状饰物,以及面部有纹饰的人面像岩画分布较少,只有5幅至6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