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世界史 > 历史解读 >

一战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红旗文稿》2014年第4期 钱文荣 参加讨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22日在瑞典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大放厥词。他不仅顽固地为自己参拜靖国神社辩解,暗示将继续参拜,而且明目张胆地污蔑和攻击中国,错误地把当前的中日关系与一战时的德英关系进行类比,声称当年“尽管两国经济关系密切,但未能避免冲突”,暗示日中难免一战。他这番战争狂言令全球悚然。国际舆论纷纷予以谴责和批驳,并接连发表了一些反思一战教训的文章,观点各异。那么,一战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呢?
    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结合如今日本为何正在走向复活军国主义道路的现实,我认为,一战最深刻的教训是没有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制度上彻底清除发动战争的根源,以及英美法等国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巴黎和会以及在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恰恰为德、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从1914年开始历时四年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奥(当时为奥匈帝国)集团和英、法、俄集团两大欧洲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出席巴黎和会的国家虽然有包括中国、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在内的一些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但整个会议被法、英、美三个帝国主义战胜国所把持,巴黎和会实际上变成了一场由英国、法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主义国家不惜牺牲其他与会国主权和利益的分赃会议,他们以“委以统治”形式分别瓜分了原德属全部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中东领地,亚非和中东地区一些殖民地国家只是换来新的外国占领者。
    日本从一战爆发刚开始就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宣战,但它没有派一兵一卒到欧洲战场,却在远东趁火打劫,夺取了太平洋上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同时侵入中国领土胶东半岛,占领德国租地青岛。巴黎和会又确认了日本对这些领土的占领。因此,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由此可见,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不但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本质上是支持侵略扩张、维护殖民统治,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重新崛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更主要的是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虽然对德国进行了一定惩罚,《和约》的有些条款也不能说不严厉苛刻,但没有认真执行,而且没有根除德国东山再起的思想根子和实力。尤其是英国在会上极力维护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体系中一个有生命力的伙伴”,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英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均势。会后,《凡尔赛和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很快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一减再减,先是从《和约》规定的2690亿马克减至1120亿马克,到1931年就干脆取消了赔款。在经济上,德国在战争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像一般宣传的那么大,工业潜力基本保持,它的实际经济实力较其邻国的优势比它发动一战前的1913年更强。更有甚者,战后不久,英美法又通过对德贷款和投资等方式,帮助德国迅速恢复经济,1927年德国的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29年已恢复到压倒英法的优势。在1925年即战争后的第6年,美英法等国又决定允许德国加入按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联盟,且成为该组织行政院(相当于今天联合国的安理会)的常务理事,恢复了它的大国地位。此时德国已基本摆脱了《和约》的束缚。这一切为日后希特勒上台加快扩军备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因此,法国历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称巴黎和会带来的是“虚假的和平”。(见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著《外交史》)时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就认为,巴黎和会作出的“和平”安排“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果然,就在一战结束刚满20年时,二战爆发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英法美等国对一战后的德国采取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在东方,美国在巴黎和会上赞成日本把中国的山东攫为己有。战后,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美英法等国控制的国联只是在道义上谴责了日本,不但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而且再三拒绝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并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实际上是支持和纵容日本的侵略。这又为日本军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以及随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了条件。以上这些才是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一战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