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4日,“民族复兴视野中的郭沫若”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高翔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向学界呼吁,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道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价值,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我们有责任将新文化运动和郭沫若研究好,继承和弘扬新文化运动以及包括郭沫若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郭沫若走向马克思主义 代表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在那一代先进知识分子对道路的选择中,郭沫若的学术探索道路和新文化探求之路具有代表性。高翔指出,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节点,郭沫若走向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前进方向。 高翔认为,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审视新文化运动,有两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反对封建主义旧文明的运动;二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是走向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呼唤的科学,在中国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精英们所崇尚的民主和理想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其实现。正是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有理由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节点。 高翔指出,郭沫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代表了那个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人生和道路选择,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混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归根结底在于其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给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从接触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郭沫若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史学研究中进行了创造性运用,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从鲁迅到郭沫若,再到侯外庐、杜国庠、范文澜、翦伯赞等,他们选择的惊人一致,充分表明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是一大批先进中国人的集体选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