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命力。每年,中国社科院的大量成果在国家决策中闪烁光芒。 不久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编制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荣获第五届中国软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是该团队连续5年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作为研究领衔者,李扬倍感欣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我们的研究和中央战略部署完全一致,这是对智库最大的褒奖。” 和李扬一样,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也自豪于团队丰硕的资政成果。 作为全程参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的专家团队,法学所的学者们投入了大量心血。“从王家福在参与党的十五大报告民主法治部分起草时力主改‘法制国家’为‘法治国家’,促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报告,到吴建璠、李步云、刘瀚、郑成思等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资政建言,再到最近推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报告》,我们始终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李林介绍。 “智库的作用有两种,一是直接影响决策,二是通过引导形成社会共识。”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尤其重视智库启迪民智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单独二孩”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等重大政策接连推出,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扎实的研究引导公众讨论,为政策出台赢得了舆论支持。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社科院秉承优良传统,再辟新天。 为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财经战略研究院对中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实行“对口跟踪”“学科共建”;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持续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绩效测评研究,《要报》批示率达60%。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定期出版发行《支付清算评论》《中国支付清算报告》;财经战略研究院每年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 截至目前,已有近30位中国社科院学者作为“中南海教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最高规格的讲堂上担任主讲。蔡昉更是十年间三上讲堂,其关于“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预见引发执政者深刻思考…… “中国社科院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长期形成的独特优势——人文社科学科齐全、基础雄厚,研究团队力量壮大,决策研究的覆盖面、专业化和连续性都有保证,并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蔡昉用一个词形容中国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