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学者也提出,对一部分海外学者的边疆研究应当有批判性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文利向记者表示,日本有“清朝史”和“清代史”的分野,清朝史的研究者利用满文史料在内陆亚洲的框架下研究清朝史,他们认为满洲史、蒙古史、西藏史等可以是清朝史,但不是中国史。其研究视角存在去中国化的倾向,其理论和框架值得警惕。 研究、观察中国边疆就应当把握中国边疆地理和人文的特殊性。正如马大正所指出的那样,边疆研究需要具有中国视野,中国边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众多少数民族的主要栖息地,更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这两大历史遗产的关键点和连接平台。 阐释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关于边疆学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李国强告诉记者,“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构建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具有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如边疆政治学、边疆安全学等就边疆学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李大龙认为,目前边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边疆治理理论、边疆民族(族群)理论等也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从理论上阐述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发展。” 袁剑认为,“边疆”概念与一般具有群体指向的“民族”概念以及具有区位指向的“区域”概念不同,本身兼具群体和区位指向的特征,同时又与前二者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并在与“中心”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 在袁剑看来,了解这种结构关系,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边疆及边疆问题。未来的研究中,他将集中研究“边疆”概念多层级特征及其内在语境、“边疆”意象的社会生成逻辑、历史上各个大陆国家(包括历史时期的各大帝国)边疆话语及背后的理论脉络、历史上中国与周边政权在“边疆”界定上的微妙关系等问题,希望能够初步形成对于边疆研究相关基础概念的分析框架,为边疆研究与边疆学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孙妙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