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包括儒家的学说。我也喜欢读点孔孟老庄唐诗宋词之类的东西,但读得不多。我的体会是,传统文化提供的是思想和智慧,不是为后人预备的现成的答案,我们不可能从《论语》中直接找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答案。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只是讲封建社会中如何为君、为臣、如何做人的道德标准。只有当代人才能解决当代人的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当代的问题,而不是古代的问题,不是他们时代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时代的问题。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历史提供的只是镜子,而不是尺子,传统文化提供的是智慧和启发,而不是现实问题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所有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应该明确这一点。不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拿来主义,恐怕会食古不化。 三 问题的导向很重要。问题的导向并不是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莱茵报》第137号附刊论《集权问题》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提出问题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提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们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会发现,他们的全部著作没有不是为解决时代的大问题而作的。既然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现实的,那问题的答案存在于哪里?问题的答案,只能存在于现实的问题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书本之中。问题中就包含回答问题的答案,否则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但是,答案不是直观的,不是信手拈来,需要调查、需要研究、需要理论思考,而且需要实践检验。提出问题需要研究,回答问题更需要研究。马克思不可能预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会碰到什么问题,也不可能为我们解决问题留下锦囊妙计,但他提供我们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思维方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是智慧和启发,历史提供的是经验和教训,这三者必须结合,但科学思维方法最为重要。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经验和教训难以总结;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难以分清。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很重要,但人类能不能从历史中真正得到经验和教训?列宁在《哲学笔记》专门摘录过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关于人类不可能接受历史教训的话。黑格尔说,经验和历史告诉我们的是这样,各个民族及政府都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什么,也从来没有按照从历史中所能吸取的那些教训进行活动。列宁称赞“非常聪明”,要读者“注意”。为什么?因为能否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取决于哪个阶级,为了什么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历代新王朝都注意为前朝修史,探讨兴亡得失,探讨苛政和失去民心必然导致灭亡,提倡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代封建皇帝都以此教导储君,可照样改朝换代,照样有末代皇帝,照样会以人民为牛马。“民贵君轻”是写在书本上的,不管哪个封建皇帝都很难真正以民为本,因为封建剥削制度的本质——统治和被统治关系决定了它们不可能真正施行仁政、行王道,不可能真正爱民如子。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从取得政权时开始轻徭薄赋,到后来逐步苛捐杂税,敲骨吸髓。并不是皇帝都是坏皇帝,不是他们不懂前朝灭亡的教训,而是他们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决定他们不可能接受历史的教训,总以为自己是例外。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历史规律永远胜过历史经验和教训。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历史教训,历史规律都会照样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把历史经验和教训上升到历史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是用阶级分析观点来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是从历史周期率的高度来观察历史中王朝的兴亡得失。对我们来说,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经验和教训的重要性正在于其中包含历史的规律。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重视历史发展规律。我们学习历史也是重视其中包含的历史规律。离开历史规律,学习历史就会变成看历史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