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历史规律永远胜过历史经验(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先达 参加讨论

    
    我有一个想法,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不仅要重视历史,还要重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比丰富。但传统文化也是提供智慧和教导,而不能提供我们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拿历史来说,中国有作为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因为按照孔孟教导,行王道施仁政,以儒治国才把这些王朝建设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声名显赫的王朝吗?不是。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儒家学说的意思,也没有贬低孔夫子伟大的意思。我只是说,儒家学说中有许多理想的东西,有许多好东西,儒学中的精华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可那些大都是理想,是教导,是智慧。它存在于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而不可能变为封建社会的实际政策。孔子到处游说,当政者没有人听,孟子游说,也是到处碰壁,没有人听;历代一些大儒家也都是思想家,而不是当政者,他们不可能推行他们的理想。当政者并非儒者,儒者也不一定能当政。“内圣外王”只不过是一种“圣君贤相”的中国式的“理想国”。老实说,如果真正出现一个大儒当皇帝,他实行的政策也不可能超出封建社会许可的范围,超不出他们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范围,而不可能是实现儒学中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学者的抱负,是理想,是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儒家经典中那些光辉的东西是教导,是提供智慧和道德修养的文本,而作为实际政策在封建社会中很少真正能得到实现,因为实际政策必然是那些最有利于巩固封建社会制度和稳定统治阶级利益的政策。作为道德和人格的培养,儒学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而作为实际政策,真正为百姓的东西,真正“富之、庶之、教之”的治国方针,却难以实行,一些有利于巩固皇权的东西倒容易实行,因为它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统治者也着力推行。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些学者至今仍在津津乐道封建社会农村的乡绅统治、乡规民约,以及族权、祠堂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中的作用。恰好这些是把儒学中有利为君而非为民的一面,化为巩固基层统治的方式。
    儒家中的好东西应该进行创造性转化。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都在说孝道。孝,作为一个抽象概念肯定是天下通义,无论中外,没有提倡子女可以对父母没有亲情,可以不尽子女必要的责任。可是,把孝作为一种实际处理父母子女关系的方式,肯定各不相同。不用说世界各国,即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行孝方式在当代也很难实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当代中国人不可能按儒家要求行孝,必须按照新的社会关系、新的家庭关系,构建我们新的孝的方式和方法。孝,作为处理父母子女关系的道德范畴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对亲情关系和血缘关系的一种合乎人的社会本性和自然本性的一种抽象,可实际内容是历史的,是变化的。在当代中国,如何建立孝道,如何恢复孝心,专靠引用古书是没有方法解决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