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历史”概念由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首次提出,意指从宏观的角度探究过去。学者认为,大历史研究与中国传统的“究天人之际”思想相呼应,研究前景广阔。 一个跨学科的新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孙岳介绍,“大历史”概念的提出背景并不复杂。1988年,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历史系的一次教师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历史该从何时讲起”的问题。克里斯蒂安主张“从最初讲起”。但何为“最初”?是猿转变成人的一刻,还是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形成的时刻?抑或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克里斯蒂安选择将宇宙“大爆炸”作为大历史叙述的起点。1991年,克里斯蒂安在《为“大历史”辩护》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大历史”概念;2004年,其经典著作《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出版,大历史研究由此方兴未艾。 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表示,在大历史研究提出的时期,学术分工愈来愈细,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被机械地引入史学研究。“大历史研究的提出,是呼吁重新重视整体研究,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联性。”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刘耀辉认为,碳十四测年技术、DNA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历史研究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化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则促进了大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兴起。 “当时史学家基本上都关注人类史,而且各学科间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也障碍重重。”刘耀辉评价说,由于大量吸收了科学史的成果,大历史研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学科研究方向。 大历史研究区别于布罗代尔“长时段”概念 近些年反对史学研究碎片化、“历史学应重回长时段研究”的呼声渐起。 “大历史研究被视为以往宏大历史叙事的一种延续。”刘耀辉表示,克里斯蒂安受到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的影响。在克里斯蒂安2005年所写的文章《宏观史学》中,他赞同性地引入了布罗代尔看待历史的宏大视野。此外,其主要著作《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也把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列为参考书之一。 刘耀辉认为,大历史研究与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研究一样,都要求史学工作者抛弃狭隘的思维,改变风格和态度,重新审视历史时间概念。大历史研究所使用的时间尺度包含长时段,但回溯得更远,并在科学的基础上讲述万物生成和文明演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