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仅涉及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大历史研究是从宇宙自然史的角度考察人类的历史。”李雪涛补充说。 在孙岳看来,“大历史”不只是为了所谓长时段,而是从最早的宇宙“大爆炸”讲起的,大历史研究是在追根溯源中发现历史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导致“大历史”围绕八个节点展开:宇宙大爆炸,星系的形成和最初化学元素的形成,太阳、太阳系和地球的生成,生命的诞生,人类的出现,农业文明及早期城市,国家的兴起,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孙岳认为,大历史研究诚然要探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但其关注点却在整体中见个体,个体要置于整体演化的大框架之中,比如将人类史置于生命史、地球史、宇宙史之中加以叙述。 中国学者已开展跨学科大历史研究 “人类历史当前正进入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人们自会产生‘如何理解世界变迁’、‘当下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快’、‘人类应该怎样应对’等疑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成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应回顾历史。因此,探讨“人类常规”、追究“人类社会变迁的方式和原因”、“认识、描述、理解世界范围的变化”,就构成了“大历史”论著的共同宗旨。 一部分中国学者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孙岳介绍,山东大学教授齐涛、马新在完全没有接触“大历史”之前,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连接“自然史”与“人类史”的跨学科大历史研究,并得出有关“大洪水与中国文明的发生”的新结论。他们的相关研究始于大约30年前,早于西方的“大历史”概念的正式问世。 孙岳认为,中国史学有着悠久的“究天人之际”传统,不少中国学者参与大历史研究是颇为自觉的。刘耀辉认为,与世界史研究相比,大历史研究在时间回溯上更久远,而且超出了传统历史学学科的概念与方法。“大历史”的视角、主题和模式,也在补充和丰富着世界史研究。学者认为,气候变化问题、人口过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匮乏问题、核武器扩散问题、战争威胁问题……这些都超出了现有“专业”史学家的视野,甚至出现了史学家在重大问题面前的失语,进而“让位于”气候学家或经济学家。由此观之,大历史研究朝向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努力非常可贵。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君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