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为人处世的价值观 解放新论:近年来,中小学都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对此,你怎么看? 陈卫平:就青少年而言,阅读一些古代经典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知晓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而且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例如,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长期受儒家经典熏陶、浸润的结果。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教育部对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当前的问题是,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线路图。从学校教育来讲,首要解决的是师资从何而来的问题。前面说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是综合性的,而如今师范大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分科性的。即便至今,似乎也还没有听说有哪所师范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有所调整。这值得引起重视。 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家长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传统社会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是起步于家庭教育的。孔子对他儿子的教育,是“不知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礼,就不知道做人的规矩;不学《诗经》,就不可能语言得体。所以,古人有文化传承的家庭,门口往往写有“诗礼传家”这样的字样。 当然,今人不可能完全照搬古人做法。但有文化涵养、品德修养的君子多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相对而言,现在我们的家教更多指课外的、沉重的知识补习。而古人通过家教,把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同时又具有生活中的亲情和温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的。 解放日报记者李小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