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再论禹治洪水兼及夏史诸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沈长云 参加讨论

    禹治洪水真相
    禹时洪水发生的原因还没有定论。学者一般分析禹时洪水的产生,往往习惯于从气候环境的变迁上寻找原因。笔者过去的文章也是这样一种思路,“由于气候的变暖导致雨量的增加,使得某些地区易于发生洪水”,以为这能与文献有关禹时连年多雨的记载相互印证。然而近年环境考古却指出,禹所在的公元前2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是向干凉的气候环境发展的,这就使许多学者的说法失去科学依据。
    吴文正好在这一点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禹所遭遇的洪水来自黄河上游,来自甘青交界处的积石峡地区因地质灾害形成的堰塞湖的溃决。作者通过计算指出,这场体积为110亿—160亿立方米的史前溃决可以轻易向下游传播2000公里以上,“当这场洪水到达黄河下游平原时,很可能造成天然堤坎的溃决,从而引发多年的大范围的洪水泛滥”。
    笔者注意到,对吴文提出批评意见的学者,对黄河上游出现的这次洪水溃决并没有表示怀疑,他们反对的,主要是吴文将其与夏朝及大禹治水联系起来,要证明二者的真实性。由于吴文相信夏文化就是分布在豫西一带的二里头文化,而二里头文化据最新碳14测年最早不过公元前1750年,与其宣称的史前洪水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差距,并且豫西一带也找不到古代洪水发生的痕迹,因而吴文所主张的这种联系难免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实,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二里头遗址显示出都邑气象,最多也只能说明它是夏代晚期的一座都邑。我们认为它或是夏朝后期向西扩张建立的一处別都。夏禹治水的区域不是在豫西,而是在古河济地区,即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一带黄河中下游平原。这里是古代洪水泛滥的地区,考古发现这一带至今仍存有许多与洪水相关的遗迹。这里有许多称作“某丘” 的地名,如帝丘、犬丘、商丘、陶丘、铁丘之类。所谓“丘”,就是比周围高一点的土丘,当地人也称之为堌堆。古人为躲避洪水,往往居住在上面,故而留下许多古人居住的遗迹。据考察,它们大多产生在洪水发生时期,也就是龙山时代晚期,或夏朝建立前后的时期。甚至彼时的一些城址也多建筑在其上,它们显然具有某种防御水患的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以这种方式躲避洪水并非只是中国古人的专利,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人居住的大河流域下游,也都存有许多人们为躲避洪水而垒筑的土丘遗迹。如在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多达5000个居住遗址,其中大多数都是这类高出周围地面的土丘,它们的垒筑方式与我国古河济之间的土丘完全一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