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兴起,社会财富发生了转移,英国人的财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托克维尔、泰纳和莱恩 对英国人财富观念转变记录最多的并非来自英国本土,而是来自邻国法国。 托克维尔曾于1833年、1835年、1857年赴英国游历,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做过非常翔实的记录,后来集结成书为《英国及爱尔兰游记》。他对英国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人们对财富的崇拜。他观察到,在英国,财富已经取代出身,成为身份的象征。财富不仅能带来声望、享乐和幸福,而且能够带来权力,这是在任何其他国家都从未发生过的。 虽然托克维尔对英国怀有比自己祖国法兰西更多的好感,但他依然对英国人对财富的热衷感到震惊,用他的话说,“英国人对财富的尊敬足以让人感到绝望”。 另一位法国历史学家依波利特·泰纳(Hippolyte Taine, 1828—1893)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英国笔记》(1872)中指出,在英国,贫困成为一种让人丢脸的事情,他们如此疯狂地攫取财富,是出于一种恐惧和焦虑,担心由于财富不足,而被排挤出体面阶层。财富不仅与金钱有关,而且关乎道德、教育以及绅士教养等社会身份。 在法国人莱恩(Samuel Laing,1780—1868)看来,对于财富的追求让英国人陷入一种焦虑当中:“在英格兰的生活中,人们永不满足,永不快乐,除非是在一场攀爬更高地位而且被公众认可的奋斗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商人、手艺人、劳动者,无论他们——以其社会地位衡量——眼下是多么春风得意,前途是多么光明,他们都不可能像同样处境中的德国人那样,随和而知足,坐下来闲谈和小酌,每天白白浪费掉三四个钟头。” 当经济地位变为主要考量标准,能够决定一个人的阶级地位、政治权利和社会声誉时,它就不再停留在经济领域,而悄然转变为一个社会学概念。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Bunde Veblen, 1857—1929)在《有闲阶级理论》中指出,从19世纪早期开始,金钱成为商业社会衡量每个成员的核心标准。“财富已经成为获得尊重的社会基础。要想在社会中占据受人尊敬的地位,占有财富成为必需……那些没有相对较多财富的社会成员,很难受到他们周围人的欣赏,其结果就是他们也很难受到他们自己的欣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