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十一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在甘肃庆阳落下帷幕。作为玉帛之路系列考察活动的策划者,笔者认为,近年来玉帛之路调研的学术新收获就是重新认识中原与西部玉文化起源的第一个时代——玄玉时代。 众所周知,史前中原的玉文化兴盛于龙山文化时代,距今4000多年;史前西北地区的玉文化兴盛于齐家文化时代,距今也是4000年前后。在龙山文化玉器和齐家文化玉器中都有一种采用深色的蛇纹石玉料者,借用《山海经》的称谓,可以叫作“玄玉”。这种深色调的蛇纹石玉,已经不是当时的玉料主流了,质量更优秀、色彩更鲜亮的透闪石玉料已经在中原和西部地区大量登场了。 我们一直认为,浅色的透闪石玉料(可以用黄玉或青黄玉的称呼来代表)和深色的蛇纹石玉料是同时被史前先民开发和使用的不同玉种。2006年,河南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大墓发掘出一批深色蛇纹石玉钺,却没有发现浅色的透闪石玉器。这一发现打破了有关中原仰韶文化没有玉礼器生产的成见,意味着中原与西部玉文化起源期都在仰韶文化的中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时期,距今5500年至5200年前后。最早登场的玉礼器应以深色蛇纹石玉为主。 求证文明起源期的资源依赖传统 玉帛之路考察活动的直接缘起,是2012年结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预定的未来研究方向:从时间和空间上求证华夏文明起源期奠定的一种资源依赖传统。在商周以后是铜资源加玉石资源,在商周以前却只有一种珍贵资源——玉石。 相关的文献证据来自国人自古以来就弄不明白其虚实的奇书《山海经》,书中记录,我国山河有200处是出产玉石的,其中《西山经》记述天下最好的玉石叫玄玉。这种被称为玄玉的珍贵资源,据传与黄帝选种后播种玉石的神奇行为相关。两千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人把这种有关黄帝播种玄玉的叙事当真。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求证的可能:由于这部书被当成想象的作品,划归到文学虚构一类,所以从来就没有多少人对《山海经》的内容做地理学和地质学的求证。 国人所熟知的最好的玉石资源产地是新疆和田,从先秦时代起就有一个“西玉东输”的持续运动,到今天也还在延续着。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依赖现象,对于中国文明巨大版图的构成起到了关键作用。2015年进行的第四次和第五次玉帛之路考察,我们聚焦新发现的甘肃马衔山玉矿与马鬃山玉矿,针对“玉出昆岗”的历史观点,提出了“玉出二马岗”的新观点,这是对“西玉东输”现象研究的一次根本性突破。 玉料产地的多元化,可以总结为一个理论新命题——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之广阔。这样的新认识必然给《山海经》记录的真实性问题带来重新思考的转机,也给运输玉料的路线多元化的认识带来契机。这就意味着玉帛之路考察活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尽可能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西玉东输”的各种可能的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