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枪响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步骤 长年从事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资深出版人王长林说,日本史学界历来强调史学研究的“实证性”,但他到日本有关研究机构去查阅“七七事变”的档案文献,发现能查阅的数量非常少,凡能查阅的文献都经过了日方的“精挑细选”,而更多的内容无法查阅。日方不公开的原因,毋庸赘言。《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中绝大部分密电、密件,在日本仍未公开,是查阅不到的。其稀缺性、珍贵性也不言自明。 历史文献资料最重要的是“原汁原味”。汤重南告诉记者,“《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没有对任何一份密电、密件做任何加工,而是全部影印刊出,只是为便于阅读、使用,对原件中已经有题目的,则译出;对原件没有题目的,则在中文目录中根据该密电、密件的内容概括拟出比较准确的标题。因此,本书是最可靠、最有力的原始档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真实性,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它构成了本书的基础;而稀缺性,则是本书独特的价值所在。” 本书披露的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时间、步骤和指挥部署上看,既能看到从“华北事变”、“天津事变”等一系列阴谋活动的策划,又能看到对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的武力侵占。从战争的决策及作战指令来看,既能看到大本营和御前会议的决 议,也能看到陆军省和陆军参谋本部贯彻、执行昭和天皇和大本营全面侵华战争决策及作战指令。因此,这些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系统地记述了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扩大对华侵略的全过程。 王长林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日本学者在研究‘七七事变’时,认为事变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他们多拘泥于驻地部队作战计划等所谓‘实证研究’,着眼于‘第一枪’战术动作的烦琐考据,而不能够跨越事件‘偶发论’的认识局限。这部文献资料集的出版,有助于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批驳日本右翼赤裸裸的公然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以充分的史实,证实‘七七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而采取的有预谋、有计划的重要步骤。” 汤重南指出,纵观日本史,我们就会发现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16世纪,曾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就提出过先侵略朝鲜,后侵略中国,让日本天皇到北京来做皇帝,而他要从中国一直打到天竺(印度),可谓是日本军国主义之前的侵略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期,佐藤信渊曾写过《宇内混同密策》,他提出的“国策”,就是先占领堪察加半岛,再占领朝鲜,然后占领台湾,最后占领中国大陆。明治维新后,日本就提出所谓“大陆政策”,将对外扩张和侵略作为其基本国策。日本明治天皇在《宸翰》中也宣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如果说在1894年之前,日本政府的重心还是学习西方,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但在1895年之后,其就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对外扩张和侵略之上。到1931年,日本就将其军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个日本坐上军国主义的战车。而到了1936年,其国内还发生了一场“二二六事件”,日本军队内的“皇道派”法西斯分子发动了兵变。虽然兵变被镇压,但从此日本变本加厉地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纵观整个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行径,与丰臣秀吉、佐藤信渊的侵略思想一脉相承。 史料记载,早在“七七事变”发生之前,在东京的高层人士中就流传着“不久华北要发生什么事”的流言。当时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任职的今井武夫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传着这样的消息:‘七·七’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日本关东军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三省,已经成为刺激日本侵略野心的一个恶例。希望通过再次制造事端,从而借机占领华北,以亡我中华,在日军中已早有图谋,蠢蠢欲动者大有人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