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冼星海的抗战音乐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政协报 王建柱 参加讨论

    70年来,《黄河大合唱》传遍了海内外,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等抗战作品背后的故事。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讲述了一位中国音乐家的故事,他说:“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的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乐《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
    本文撷取了这位抗战音乐家创作的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1938年9月,武汉街头,一名青年男子步履匆匆地走在人流中,他清瘦、干净、优雅,眉宇间透出一丝忧郁。这位身材颀长的男子就是冼星海。
    冼星海是应周恩来和郭沫若之邀从上海来到武汉的。此刻,他只想把一腔热血,投入到越燃越烈的抗日救亡中去,音符成为了他射向侵略者的子弹,歌声是他唤起全国人民参战的号角。在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冼星海深深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说:“我要到延安去,那里才是抗日的中心呀。”
    不久,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收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聘请冼星海赴延安任教的信。冼星海于当年11月初抵达延安,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1938年11月至1940年5月)成为冼星海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
    优待级别最高
    到延安后,作为音乐家的冼星海对住窑洞吃小米很不习惯。毕竟留法6年,洋学生出身,过如此简单粗糙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他的思维定势与生活习惯经常与周边环境发生冲突,尤其对开会很不习惯,认为是白白浪费时间,影响创作。那时,延安还没有钢琴,只有小提琴、手风琴及一些中式乐器等“轻武器”。
    不过,冼星海很快适应了,他不但慢慢地适应了色泽鲜艳却口感粗糙的小米饭,还慢慢地习惯了开会、听报告等政治学习。他在给田汉的信中说:我“已经彻底摈弃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那时延安的生活还比较艰苦,冼星海的生活条件在当时算是优厚的,每月津贴15元(含“女大”兼课津贴3元),而其他艺术教员一律12元,助教6元。那时的生活标准是,士兵(班长)1元、排长2元、连长3元、营长4元、团长以上5元,毛泽东、朱德也是5元,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4元。唯有那些知名的文化人、大学者5至10元。那时的抗大主任教员艾思奇、何思敬、任白戈每月津贴才10元。相比之下,冼星海的优待级别已经是最高规格了。不过,艺术创造需要以燃烧热情为基础,而热情的燃烧确实也离不开充沛体力,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难以保持创作所需之精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