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师资培训与建设 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科技与手段等来培育和武装人,从而培养出能为现代化服务的新型人才。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和现代化的关键。基于此,邓小平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8页)。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与影响,有些教师“不敢教”,有些则转行从事其他职业,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明显不足,师资建设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邓小平指出,现在大、中、小学教师的数量都很欠缺,这就导致很多教师负担太重,从而影响了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必须“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电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传统教育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突破一定的时空限制,较大程度地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因此,针对当时师资缺乏的状况,邓小平强调“非走电化教学这条路不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第61页)。 除了利用电化教学来解决师资缺乏之外,邓小平还倡导利用电化手段来开展师资培训与建设工作。邓小平指出,“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邓小平论教育》,第73页)。根据这一指示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类院校等相继采取传统教育与电化教育等多种措施开展教师培训。仅1980年至1986年间,我国高校通过各种形式脱产进修一年以上的教师就已超过10万人。总体而言,在教育信息化影响和电化教育的推动下,这一阶段的师资培训与建设工作发展较为迅速。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SQ15022〕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