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金冲及:乐在学途未知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 光明日报 》( 2014年 户华为 参加讨论

    
    专家名片 金冲及,1930年12月生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辛亥革命史、民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金冲及近影。 王斯敏摄
    
    
    一大早,84岁的金冲及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虽然10年前他以74岁高龄离开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岗位,但每周仍要来室里两天,办公兼治学。
    在不少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上,大家常遇见这位笑容可掬的慈祥长者。他不仅仔细倾听与会者的发言,还乐于用上海口音很浓的普通话向大家报告自己的心得,每次都讲得眉飞色舞,而听者则是掌声雷动。
    金冲及从小喜欢历史,受过系统的史学训练,因为服从组织安排,“一辈子改行改大了”,却始终痴心不改。一方面,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文献研究、领导人著作编辑的本职工作领域成就卓著;另一方面,他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天地——25岁开始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29岁合作完成第一部学术著作。《辛亥革命史稿》《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篇篇见解独到的论文,一部部功底扎实的专著,靠着8小时之外的“业余写作”,他早已著作等身。他时常笑言:“我写的东西中,60岁后写成的居多。”的确,就在今年,《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先后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让后学钦佩不已。“我还不打算封笔。”快乐耕耘在学术田野上的他对于未来依然壮心不已。
    科班出身的历史迷
    少年时代的金冲及对历史可谓情有独钟。他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自己有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的“历史小丛书”,薄薄的,每一本讲一个历史故事。他常常看得入了迷,至今还能说出许多书名:《威灵顿大败拿破仑》《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16岁时,金冲及对历史的痴迷有增无减。高考填报志愿,成绩优异的他决心选择历史专业。亲友和同学得知后,纷纷说他傻——当时历史系毕业生很难找到饭碗,更不要说什么荣华富贵了。
    没有什么阻挡得了他的决心。北京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史地系、金陵大学历史系、东吴大学化工系,金冲及一口气在四个志愿里填了三个历史系。考试结果,除了北大,其他三所大学都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复旦大学史地系。虽然当时与北大失之交臂,但数十年后,金冲及却成了北大的兼职教授,带出四个博士研究生,也算圆了青年时期的北大梦。
    1947年秋,金冲及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史地系。那时候,生活书店的“读者之家”是他最爱去的地方。捧本书坐在僻静的角落,往往一读就是一整天。“眼看着国家和社会的状况一天天坏下去,我急切地寻找着解决的办法。邹韬奋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他思想进步、文笔好,作品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金冲及又陆续读了艾思奇、胡绳、华岗等学者的一些著述。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油印本悄悄流传时,他出于好奇找来阅读,谁料一读便再也放不下。“我被深深打动了。突然间觉得心明眼亮,本来乱糟糟的脑子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阅读、思考、观照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头脑中渐渐扎下根来。
    时局很快动荡起来,金冲及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了。国民党政府独裁腐败,特务横行,整个社会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各地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受到当局的残酷镇压。面对此情此景,一个有正义感、有血性的年轻人怎能不闻不问、埋头读书?“如果国家和民族没有前途,什么个人理想和出路都谈不上。”金冲及决定:走出书斋去!投身到火热的爱国民主运动中,接受革命的洗礼。
    1948年1月,金冲及参加了复旦学生支持“同济大学抗议校方大批开除同学而进京请愿”活动,在现场目睹了反动军警对学生的残酷镇压:“我亲眼看到,国民党军警的马队冲进四平路上密集的学生群内,用马刀乱砍……”他深感痛心,义愤填膺,不久,便秘密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共地下党组织。
    这年8月底,作为一名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果真陷入险境了。
    “国民党政府特种刑事法庭拿着名单到学校抓人,里面就有我的名字。根据党组织的要求,我在外面躲了几个月,不能出去,也无法参加活动。不过,利用这些时间我也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更加坚定了信仰。”金冲及总是能看到事物的光明面。
    日子在抗争和盼望中过去,终于喜迎新中国诞生。1951年,金冲及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教学科学部副主任等职。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令他毕生钦佩不已的人——时任校党委书记杨西光。
    “杨西光在复旦的日子里,我同他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培养和教育使我终生受用。”杨西光在复旦大学当了七年党委书记,不久又兼任市委教育卫生部部长。有人曾问他,你那么多事,怎么忙得过来?他回答:“我在复旦有两个人,虽然各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一切服从我的工作需要:一个是季宝卿(后成为杨西光夫人),一个是金冲及。”
    “我主要是做文字方面的工作。每年他只有大年初一放我一天假,年初二就一定把我叫到他家去,布置工作。有一次,他把我叫到他宿舍去起草一个报告,交待完了说:你到我卧室旁的小房间去写,什么时候写完了就什么时候叫醒我。我写到下半夜两三点钟,写好后马上叫他。他‘啪’地一下就从床上跳下来,脸都不洗就戴上眼镜审阅修改文稿。这种严格训练对我实在很有好处。”几十年前的事,至今历历在目。
    在复旦的头两年,金冲及的主要精力都花在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组织活动上。杂事很多,他却做得卖力,时常在一千多人的礼堂里作动员报告,“连话筒都没有,全凭嗓子喊”。“革命工作,总是要以组织安排为重,不能光想着个人的喜好。”正是这个质朴无华的信条,让金冲及毫无怨言地坚持了下来。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不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党政干部在系里兼课,“双肩挑”。于是,从1953年起,金冲及走上讲台,讲授中国近代史。先是给新闻系讲,以后给历史系讲,一讲就是十几年,1960年起又带了5个研究生,算是“副业生产”。他也因此一度成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学工作量最大的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