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东亚视野下的历史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 张伯伟 参加讨论

    就域外汉籍的研究而言,我曾经提出“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试图在方法论上有所推进。“汉文化圈”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比如“东亚世界”、“东亚文明”、“汉字文化圈”,等等,作为该文化圈的基本载体就是汉字。以汉字为基础,从汉代开始逐步形成的汉文化圈,直到19世纪中叶,积累了大量的汉籍文献,表现出大致相似的精神内核,也从根柢上形成了持久的聚合力。以汉字为媒介和工具,在东亚长期存在着一个知识和文化的“文本共同体”,也有一个“文艺共和国”。尽管从表面构成来说,它似乎是一个松散的共同体,但实际上是有一条强韧的精神纽带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值得重视的是,这样一个共同体或共和国中的声音并不单一,它是“多声部的”甚至“众声喧哗的”。(29)如果说,研究方法是研究对象的“对应物”,那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的提出,与其研究对象是契合无间的。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以我目前思考所及,大致包括以下要点:其一,把汉字文献当作一个整体。即便需要做分类,也不以国家、民族、地域划分,而是以性质划分。无论研究哪一类文献,都强调从整体上着眼。其二,在汉文化圈的内部,无论是文化转移,还是观念旅行,主要依赖书籍的“环流”。人们是通过对于书籍的直接或间接的阅读或误读,促成东亚内部的文化形成了统一性中的多样性。其三,以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为探寻目标,打通中心与边缘,将各地区的汉籍文献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寻求其间的内在联系。其四,注重文化意义的阐释,注重不同语境下相同文献的不同意义,注重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时段上人们思想方式在变化中的一致。诚然,一种方法或理论的提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和修正,其学术意义也有待继续发现、诠释和阐扬,因此,我期待更多的学者能够加入到探索的行列中来。我还是要说,在进行自身的理论和方法的建设和探索时,应该坚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探索具体可行的方法,走出模仿或对抗的误区,在与西洋学术的对话中形成。在今天的人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探求中,套用西方固不可为,无视西方更不可为。我们的观念和方法应该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学术研究。
    注释:
    ①周法高:《地下资料与书本资料的参互研究》,吴福助编《国学方法论文集》上册,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再版,第126页。
    ②笔者曾于1999年11月和2002年9月在北京和西安参加过两个会议,在会后的综述报道中曾提及我的意见。参见高建平《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新世纪文学学术战略名家论坛”综述》,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第148—154页;李芳民《展望、回顾与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综述》,载《西北大学学报》第33卷第4期,2003年11月,第171—175页。
    ③兰克:《〈拉丁与条顿民族史〉导言》,载于罗格·文斯(Roger Wines)编《世界历史的秘密:关于历史艺术与历史科学的著作选》,易兰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9页。
    ④罗格·文斯:《世界历史的秘密:关于历史艺术与历史科学的著作选》“导言”,第20—21页。
    ⑤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08页。
    ⑥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何兆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页。
    ⑦张伯伟主编:《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下册,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9页。
    ⑧参见《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上册,第56—58页。
    ⑨李元植:《朝鲜通信使》,韩国民音社1991年版,第374页。
    ⑩《大日本书画名家大鉴·传记上编》,日本第一书房1980年版,第143页。
    (11)《通航一览》第3册,日本国书刊行会1913年版,第321页。
    (12)《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13)参见陈垣:《清初僧诤记》卷一“济洞之诤”,《励耘书屋丛刻》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1982年版,第2407—2444页。
    (14)《跋注石门文字禅》,《注石门文字禅》下册,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727页。
    (15)比如,唐代的德山宣鉴禅师把佛教经典比作“鬼神簿,拭疮疣纸”(《五灯会元》卷七),宋代兴化绍铣禅师说:“一大藏教,是拭不净故纸。”(《五灯会元》卷十六)唐代古灵神赞禅师更说:“钻他故纸,驴年去!”(《五灯会元》卷四)
    (16)《独庵玄光护法集》卷二《自警语》上,日本驹泽大学图书馆藏本。
    (17)罗伯特·达恩顿:《书籍史话》,载于《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萧知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5页。
    (18)参见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6、362页。
    (19)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江藩论词”条,载于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23页。
    (20)《十驾斋养新录序》,陈文和编《钱大昕全集》第七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21)《中国学研究者之任务》,J.H.C.生译,原载《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此据李孝迁编校《近代中国域外汉学评论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9—80页。
    (22)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2册1917年7月5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页614。
    (23)傅斯年:《论伯希和教授》,原载《大公报》1935年2月19、21日,此据《近代中国域外汉学评论萃编》,第307页。
    (24)『王静安君を憶ふ、』,原载『艺文』第十八年第八号(1927年8月),后收入其『支那学文薮』,みすず書房1973年版,第370頁。
    (25)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26)卞僧慧:《陈寅恪先生欧阳修课笔记初稿》,载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二十八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页。
    (27)《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18页。
    (2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52页。
    (29)日本学者高桥博巳(Takahashi Hiromi)撰有『東亚文艺共和国』(『东アジアの文芸共和国—通信使·北学派·蒹葭堂—』,新典社2009年版)一书,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上述意义。不足之处在于:一、中国的缺席;二、声音的单一。事实上,这样一个“共和国”内部是相当复杂的。
    (《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