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挂有敦煌彩塑作品的走廊,走到尽头,便是一间塞满各种各样敦煌学书籍的资料室,这就是郑炳林的办公室。他说,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心里既踏实又自豪。 郑炳林是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敦煌学研究所所长。至今,他从事敦煌学研究已有30余年。 怀揣使命感与敦煌学结缘 “起初是带着一种使命感与敦煌学结缘的。”郑炳林告诉记者,1981年还在兰州大学读书的他,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听到日本学者藤枝晃谈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术研究工作逐步恢复并快步向前,敦煌学研究也掀起了小热潮。兰州大学因势组建敦煌学研究室(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前身)。1982年,郑炳林毕业留校任教,如愿加入了这个机构。 初涉敦煌学是很难的。“要研究敦煌学,首先要能够看懂敦煌遗书。”郑炳林说,当时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成果和资料较少。郑炳林从熟悉和学习敦煌文书开始,扎实钻研敦煌文书的内容和含义。敦煌文书十分繁杂,既有汉文,也有藏文、梵文、粟特文等。为能查阅到真实的原版敦煌文书,郑炳林“先后到敦煌不下40次”,并尝试学习藏语和粟特文。20世纪80年代,获知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写本的缩微胶卷,他如获至宝,专门请假坐火车到北京查阅。“一盘胶卷有30多米长,一大柜子,不停地用胶卷机把它摇出来,有些行迹文书,字迹很小,需用放大镜来看,读取速度很慢。”他说,那段时间是枯燥的,但更是充实的。 郑炳林甘坐冷板凳、狠下苦功夫,为后来的敦煌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1989年,他的第一部专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问世,该书对散见于敦煌遗书中的各种地理文书进行了全面汇辑和校注。1992年,他的又一部学术专著《敦煌碑铭赞辑释》出版,该书对敦煌文献中的碑、铭、赞类的文章作了详尽的校释。这两部书至今仍是敦煌文献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