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读报、投稿、筹备研讨会、带学生、玩微信……很难想象这是年逾80岁老学者的生活常态。日前,记者前往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3楼的一间办公室,采访了熊铁基教授。 “结缘”秦汉史研究 熊铁基回忆说,他的学术“追梦”之路还是兜了一番圈子的。 1951年,高中刚毕业的熊铁基,立志要在考古界成就一番作为。在高考志愿书上,他只填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这唯一的志愿。遗憾的是,他未能如愿。 1952年,熊铁基重整旗鼓,考入了华中大学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始正式学习历史。1956年,大学毕业之际,成绩优异的他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深造,成为吴泽先生的学生。读研期间,熊铁基一度想在明清史方面“深挖”下去,孰料由于个人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他的研究生生涯提前结束,返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任职。 尽管熊铁基的身份已经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可是他求学的想法仍然一如既往。只要有机会,他就去拜访学者。他曾多次向吕振羽、侯外庐、李达、唐长孺等史学大家请教过学术问题,希冀从中找寻到治学方向。 一个偶然的机会,熊铁基接触到了云梦秦简的一些资料,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找来很多秦汉典籍和史料,边阅读、边揣摩。灵感的乍现实则有赖于厚积薄发。经过几年的积累,一本十几万字的《秦汉新道家略论稿》,让熊铁基在学界崭露头角。此后,他便与秦汉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