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日益受到中俄等国学术界的关注。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从北到南,不辞辛苦,“走读”东北,足迹遍及黑龙江两岸。为了表彰王禹浪在黑龙江流域古代历史文明研究中的学术成就,今年年中,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授予了他荣誉博士称号。 打破学术壁垒 从“区域”转向“流域” 黑龙江流域地理空间广阔,要深入研究东北史,必须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展开研究。 我国东北地区复杂的地貌特征以及特殊的气候环境,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根脉和走向。王禹浪表示,要从“区域”转向“流域”,打破学术壁垒展开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在他看来,考古学可以证明,我国东北地区文明的起源地呈现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如果从流域的概念出发,我国东北地区虽然河流纵横交错,但概括起来则主要有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这五大流域。历史上它们不仅哺育了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而且发育成为东北古代文明的主动脉。基于此,我认为,与其说是‘东北的区域文明’,还不如说是‘东北的流域文明’更加贴切。” 传统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会遮盖文明移动和变化的特性,甚至造成文明的“断裂”或“碎片”。如何摒弃疆域的局限而进行客观的学术研究,成为当下东北边疆历史研究领域中值得思考的课题。 王禹浪仔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所谓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是以今天黑龙江干流为主,凡是流入黑龙江的诸水系所流经的区域,均属于黑龙江流域。它的范围根据其水系的分布,大致是北至外兴安岭,南至长白山天池的分水岭,东至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西至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东部。 “因此,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分布,客观上存在跨越国境的特点。上述这五大流域文明,除辽河流域文明和大小凌河流域文明外,其他三大流域文明均具有跨越国境的特点。”王禹浪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