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倬(1917—2009),字凤笙,号菿闇。当代礼学宗师、著名经学家,生前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他一生潜心研习三礼之学,在礼学、经学史、文献学、甲骨金石学、版本目录学、古籍整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尤其是“三礼”研究,解决了礼学和经学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受到顾颉刚的高度评价,称他为“今世治礼经者之第一人”。 担当,延续中华文脉 沈文倬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芦墟镇一个普通的富户家庭,自幼喜读书,初从南社名士、书画家袁翰清学“四书”和《左传》,继从与柳亚子共同创建南社的诗人沈昌直学读古文辞,从金天翮、姚廷杰等先生受文史之学,后投师曹元弼门下,专攻 “三礼”。三礼是儒家的三部经书,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曹元弼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存古学堂经学总教,被誉为清代最后的杰出经学家。沈文倬学习“三礼”,从点校、整理古籍,博览群经做起,成为曹先生的关门弟子。 1946年前后,沈文倬在《文汇报》的《史地》和《图书》副刊上发表了《说高禖》《“蜡”与“腊”》等,引起当时主持国立编译馆工作的顾颉刚的关注,力邀他担任“三礼”专经的整理者,被破格聘为国立编译馆的副编审。在国立编译馆工作四年,沈文倬编撰经籍提要,草拟经学词典,整理和点校了《周礼》《仪礼》的新旧疏(包括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和胡培翚的《仪礼正义》),以及《论语正义》《孟子正义》和《孝经》邢疏、皮疏,完成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馆方的规定。沈文倬所整理的书稿,只有《孟子正义》点校本保存下来并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他在整理经籍的同时,利用各种版本校勘礼学名家的著作,陆续撰写并发表了《略论〈仪礼〉单疏》等一批经学研究论著。 从1950年起,沈文倬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了12年,从事古籍目录版本之学。在当时的馆长顾廷龙主持下,沈文倬出任《中国丛书综录》编辑组组长,带领8位同事,编纂了具有全套检索手段和全国四十余家图书馆联合书目功能的大型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1963年2月,他调入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专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完成了《礼汉简异文释》《礼汉简七篇为古文或本考》《汉简〈服传〉考》《礼汉简非庆氏经本辨》,以及《菿闇述礼》等礼学论著。其中前四种合辑为《武威出土礼汉简考辨四种》,其他力学和经学论著也在1982年之后相继发表和出版。1983年,沈文倬晋升为教授,后又被教育部评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招收和培养先秦礼制与《仪礼》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广校雠学、《说文解字》研究、两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古器物学、群经研读、“三礼”精读等课程,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礼学和经学研究人才。1999年,沈文倬的第一部个人著作《宗周礼乐文明考论》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其生前的主要著述集结为《菿闇文存》(上、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