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彭树智教授今年已是86岁高龄,他长期从事中东南亚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共运史和史学理论研究,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中东各国的通史性著作。2002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专著《文明交往论》《书路鸿踪录》《松榆斋百记》,构成了“文明交往”理论的三部曲。 科研应有生长点 4月的一天,在彭树智的书房,当记者问起为什么选择历史研究时,彭树智说:“在我青少年时代,中华大地内忧外患不断。我不止一次地问历史老师:‘为什么有着那么悠久文明的中国,今天却一直受人欺侮?’这个问题促使我不断思考,也是我以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深层动因。” 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北大学,由著名的历史学家侯外庐任校长。侯校长曾说,从事科学研究须有一个生长点,而大学时代就应当找到这个生长点。这一治学密钥对彭树智影响很大。彭树智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1954年,彭树智被推荐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周一良、季羡林、陈翰笙等学者,从事亚洲史专业学习。 1957年,彭树智研究生毕业,回到西北大学任教,开始了近60年的执教生涯。几十年里,他勤勤恳恳、笔耕不辍,先后出版教材12部,其中《世界史·现代史卷》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世界史·当代卷》被列为“十五”期间国家教材;主编著作16部,其中《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被列入全国研究生教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