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料推动古史研究 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共称世界最早的“三大文字”。甲骨文对商史的研究不可或缺,可惜大都为占卜文字,语句较短,且许多人名、地名需要破译。同时,甲骨文绝大部分是盘庚迁殷后自武丁时期开始的文字记载,对商代前期的历史提及不多。自1928年第一次在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开始,人们一直十分重视殷商考古的作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殷商时期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整理,极大推动了殷商史的研究。历史文献为考古学提供了基本线索,考古学则证实了某些文献的可信,向人们展现了殷商时期更多的社会面貌。 新旧史料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目前,古史研究涌现出很多新史料,特别是日渐丰富的考古实物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极大地推动了古史研究,这些新材料经过辨伪、考证,可以与传世文献一样成为还原历史真实的基本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新史料需要慢慢消化,它最终要被纳入“旧”的史学体系中,再重要的考古发现也不可能独自“重建”古史,而那些新出现的古书则需要我们几代学人甚至几十代学人去解读。 “走出疑古时代”的提法在学界引起一些争议,其实对这一提法不必过度解读。从学术研究本身来讲,疑古态度是需要秉持的,恐怕永不应放弃。若说要消除疑古思潮的负面影响,那自然是应该的。“信古”、“疑古”、“释古”在一定语境下是三个阶段,而“疑古”与“释古”在研究过程中又是并行不悖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