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在这一甲子的时光里,内蒙古大学的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可谓群星璀璨。1978年,薄音湖教授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中国北方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翁独健先生。毕业后,他接续学术大家的事业,薪火传承,为北方民族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了《明代蒙古史略》《北元汗系》等卓有影响的学术论著。日前,本网记者专访了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民族史学术事业的蒙古族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薄老师,很荣幸能采访您。您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在3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您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如今他们都活跃在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等。请您谈谈,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大学在北方民族史研究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您对年轻的学者们有些什么期望? 薄音湖:内蒙古大学自1957年建校伊始,就把蒙古史和北方民族史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建设,近六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例如,在资料建设方面,以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科研人员为主点校的二十五史中的《元史》,是公认的最好版本;汉译〔波斯〕拉施特《史集》,是中国元史、蒙古史研究者必用的第一手资料;数十辑《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编译了日、英、俄、法等多国文字的北方民族史、蒙古史文章,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论著方面,老一辈林干、金启孮、胡锺达、韩儒林、亦邻真、周清澍、黄时鉴、余大钧、郝维民等先生在内蒙古大学工作期间发表的北方民族史、元史、蒙古史、内蒙古地区史的论文和专著,有许多为国内外学界所瞩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研究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大学以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方式,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民族史研究工作者,许多人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或领导。我本人既得到过老一辈学者的培养,也从事培养更年轻的学生,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才使研究不断得以发展。现在的研究范围较以前扩大了许多,同时注重多种文字史料的挖掘利用,所以研究更为深入,论著也更为丰硕。 当然,年轻人急功近利,缺少甘坐冷板凳精神的情况也不少见。我们经常教育他们,学问乃千秋事,必须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有所收获。但教育并非万能,因为评职称和工作考核都有量化标准,这个标准是,只简单地看你获了什么奖,发表了多少文章专著,以及期刊和出版社的级别,至于真实水平如何那是另一回事。这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变,浮躁之风就很难祛除。这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