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偶然”坚持成“必然” 至今仍在主持科研项目的邹逸麟,研究不止,笔耕不辍。他将这种生命状态视作“晚年的福分,也是一个学者的宿命”。 学者邹逸麟的“宿命”,始于1957年1月23日。 这一天,他步入位于北苏州路上的河滨大楼报到。 这一天起,他跟随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谭其骧,开启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后来,邹逸麟将自己与谭其骧的相遇、与历史地理学的相遇,归结为一个“偶然的天赐良机”。 1956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被分配至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是年年底,借调在京主持重编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的谭其骧返回复旦,需要历史研究所派两名助手同往,邹逸麟是助手之一。由此,他辗转回到了家乡上海,偶然地走进了历史地理学的天地。 解放周末:您的学术生涯是由“偶然”启幕的,这种“偶然”是如何转化成坚持一辈子的“必然”的? 邹逸麟:那确实是个偶然。当时,我知道谭其骧这个名字,也知道谭先生是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但说实话,我并不了解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谭先生就从最基础的教我、训练我,查资料、抄表格,学徒式地带教。开始,他要我根据《大清一统志》编制清代行政区域表,从这部检索历史地名的工具书着手,去学习查阅古地名。后来,又让我参加编制西晋图政区表,就这样我逐渐进入了历史地理学的大门,而且安安心心一直搞了下去。 解放周末:“安安心心”,这么简单的4个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让您那么多年坚持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力量。 邹逸麟:谭先生对我们的基本训练也很重要。搞学术研究,就要练好基本功。这个基本功一定是要自己一次次地实践出来的,没有别的办法。那时候,我们编图很累的,不是一整天坐在那儿,而是动不动就要起来查书。我开玩笑说,我们搞学术工作其实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解放周末:从1957年您跟随谭先生学习编绘历史地图,到1992年谭先生离世,你们的师生之谊长达35年。 邹逸麟:是的。我没有听过谭先生给本科生上的课,也不是谭先生的研究生,我就是学徒式地跟着师父,跟着他一个又一个项目做过来的。 解放周末:师父是严师吗? 邹逸麟:谭先生很严格的。有一次,我写的一篇东西给谭先生批,他改的文字比我写的还要多。 我们曾经请教过谭先生,您学问这么大,有什么秘诀吗?他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不管大小事情,每件事都认真做。有的事情好像不重要,但认真做了以后,你的水平就会提高。这是谭先生给我们的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