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8. [2]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常正文,王中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奥古斯特·罗希.经济空间秩序(英译本名为《区域经济学》[M].王守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译本)[M].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 [5]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城市[M].叶光庭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0:327. [6]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164~166. [7](民国)永登县志,卷1,地理志·里至[A]//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344号)[C].11. [8](道光)金县志,卷3,地理志·里保[A]//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6册)[C].179. [9](民国)永登县志,卷1,村社[A]//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344号)[C].13. [10][13](民国)大通县志,第2部,建置·寨堡[A]//稀见方志,第55卷[C].689~690.689~690. [11](康熙)金县志,卷上,属堡[A]//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6册)[C].56~57. [12]康秀林主编.环县志[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492. [14](康熙)碾伯所志·庄堡[A]//稀见方志(第57卷[C].28~36. [15](光绪)西宁府续志,卷之二,建置志·城池[Z].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74. [16]循化志,卷2,关津[A]//稀见方志(第56卷)[C].140~158. [17](民国)甘肃省志[A]//稀见方志(第33卷)[C].67~68. [18](康熙)河州志,卷2,田赋·户口附·里甲[A]//稀见方志(第49卷)[C].543~544. [19](道光)会宁县志,卷之二,舆地志·里甲[A]//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8册)[C].51~52. [20](乾隆)合水县志[A]//稀见方志,第44卷[C].77. (原文刊于《青海民族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