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明清时期江北运河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泉 参加讨论

    负面效应
    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运河通航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明清江北运河沿线水灾比较普遍,成因也颇复杂。首先,江北运河的各个河段,都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决口泛滥现象,有的河段水灾十分严重。其次,运河将自然河道截断,造成区域排水不畅而引发水灾。其中以鲁西北运河以西地区最为严重。运河将大清河、徒骇河、马颊河等自然河道拦腰斩断,使诸河上游山洪坡水无法东排。地方官员害怕冲毁运河,严禁该区域挖河排水,造成运西诸州县长年积水为灾。再次,明清时期黄河泛滥之灾遍及苏北、鲁西、豫西及皖南各地,扬州附近的里下河区域也不能幸免,黄河水灾波及范围大,破坏力强,是运河区域最严重的水灾。
    黄河泛滥和运河有什么关系?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当时黄河北流经山东入海相对顺畅。但自元代贾鲁治黄,到明中期刘大夏筑太行堤,均奉行“北堵南疏”的治黄河方略,遏黄河南流侵泗夺淮入海。其中原因,元朝人讲得已经十分明白:“南方之地本高于北,河之南徙难而北徙易……议者虑河之北,则会通(河)之漕废。当筑堤起曹南迄嘉祥东西三百里以障遏之,不使之北。”之所以不让黄河北流,就是为了保全山东运河。相反,黄河一旦北流,漕路势必中断。明清时期,不少人反复申明这一观点。当然,黄河即便经山东入海,水灾也不可避免,但决口的频次、波及区域及惨烈程度都会有所降低。元明清三代黄河肆虐于淮泗流域,是治黄保漕政策的直接后果。
    因运河水资源控制引起的旱灾,有两个地区最为严重。一是会通河南部地区,导泉源入运,涓滴不使外流,农田灌溉遭严厉禁止。另一地区是卫河上游的辉县百泉一带,在这里,中央直接掌控水源分配权,在保证运河用水的情况下,只留少量泉水浇灌农田。
    运河沿线的植被蜕化与土壤沙碱化也很严重,清中期以后尤甚。建设运河闸坝、堵塞决口、修筑埽坝等工程对桩、埽等物料需求量大,运河沿线树木大量被砍伐。及至清中期,不仅林木砍伐殆尽,芦草、高粱秸秆也被征调为河工用料,造成农民燃料短缺,盗伐林木现象严重,植被根茎均被挖掘。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植被严重蜕化,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江北运河沿线土地沙化现象较为普遍,成因大概有二:一是河道决口处质量较重的沙砾迅速沉淀,形成沙压地。二是废弃的旧河道、河床成为淤沙地。南运河馆陶至德州间有不少运河决口形成的沙压地,河南、山东到苏北一带黄河泛滥形成的沙压地更多。北方运河沿线盐碱地分布十分广泛,运河切断了自然河道,引起区域水系紊乱,很多地方排水不畅,出现积水洼地,地下水矿化度升高,盐分积聚于土壤表面,形成盐碱地。黄淮河平原盐碱地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运河造成的水系紊乱是重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运河沿线夫役佥派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运河夫役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常设夫役,如闸夫、坝夫、泉夫、湖夫、驿夫等,另一类是临时征派的夫役,如河工夫役、纤夫等。有些夫役名义上由政府雇募,但佣金微薄,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农民不愿应募,地方官员则强行征派,运河沿线官府抓夫的记载比比皆是。农民不堪重负,只得流亡他乡,以致出现农田抛荒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