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清真寺又称西关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成纪大道西段人民西路,现存文物建筑礼拜大殿。本文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了大殿的结构特点和价值,并针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够对建筑的保护提供借鉴。 历史沿革 后街清真寺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据《天水县志》记载:“创自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成化九年(1468年)扩建,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宣礼塔,万历十三年(1585年)建头门和二门牌坊。清真寺原为三进门:头道门位于澄源巷北口,坐东面西,为三间木结构牌楼,斗拱处竖书“清真寺”,门楣横书“渐入福地”“诵经法祖”。二门在大寺巷内,为单檐大开间牌坊,上书“常乐界”三字,背书“抵报元功”“清真古教”,传为康熙御题。第三道门是坐北向南三大间过厅,进入寺院,古柏、大殿、木楼及院内北厅东房等古建筑群相互掩映。2006年后街清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结构 礼拜大殿由五间悬山卷棚外轩、五间单檐歇山前殿及三间单檐歇山后殿组成。悬山卷棚面阔五间,通面阔19.2米,进深一间,通进深4.3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66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4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3米。殿内仅有两根金柱露明,其余均为墙内柱,具有元代减柱遗风的明代宫殿式木结构特点。前殿和后殿以阴沟搭接连成整体,平板枋上托三彩如意斗拱,梁架采用抬梁式七架梁形式。歇山单檐顶,琉璃碧瓦。正脊为莲花缠枝图案,中起塔亭宝盖。椽上铺设望砖,灰背调脊瓦瓦。大殿装修为四扇隔扇门,雕刻精美,棂心为透花金钱艾叶图饰,构图文雅,刀法娴熟,保存基本完好。 价值评估 清真寺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理论的实践地。礼拜大殿正脊兽吻吞脊,且似兽非兽,体现出伊斯兰哲学理念。平身科均为五铺下抄单下昂,柱头科为四铺作出平昂,结构严谨,外观宏伟壮观,殿内古朴典雅,肃穆庄严。后殿四面角梁起檐,屋顶暗卷接水,风格异于其他建筑。大殿屋顶以青色方砖作栅板,白灰勾缝,为典型明代建筑风格。大殿的木雕、砖雕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檐下置斗拱,拱眼板巧妙运用荷花、牡丹、卷草等图案,隔扇门上雕有透花金钱艾叶,雕工细腻,独具艺术风格,为研究天水伊斯兰宗教建筑、绘画、雕刻、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