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近代中国口岸贸易研究的“空间”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永帅 参加讨论

    传统的经济史研究,基本可以归类在编年史或断代史的研究视野之下,其主要运用历史学的方法,以时间为经、以事实为纬,重视对经济现象发展演变过程的描述。但这种描述往往忽略地域差异,一般只能让人掌握相关经济现象的时间/时代特征,无法给出其空间/地理特征。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其特色之一是将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有机结合。将历史地理“时空交织”的研究理念引入经济史研究,从“空间”的视角探讨历史上的经济问题,从而将传统的一维研究方法拓展为时间、空间并行的多维研究,这为经济史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了借鉴。近年来,从“空间”视角分析近代中国口岸贸易,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平面的空间是由点、线、面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特定的空间是特定的点、线、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大致说来,发现何为构成特定空间的点、线、面,其相互间关系如何,是学术界从空间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惯用做法。如果将口岸看作一个点,那么该口岸的外部市场和它的腹地就是以该点为节点而连接在一起的内、外两个面。以此认识为前提,目前学术界从“空间”视角考察近代中国口岸贸易的研究,存在如下三种研究范式。
    一是“点←→点”研究范式,主要考察口岸与口岸的相互关系,着重探讨口岸与口岸在贸易上的相互竞争过程及其结果,并揭示产生这种结果的成因。王列辉在《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近代沪、甬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二是“点→面”研究范式,主要考察口岸(口岸贸易)对腹地区域经济变迁的影响。采用该范式对口岸贸易进行考察,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学术界。1976—1983年间,台湾学术界先后发表多部与口岸贸易有关的作品,涉及淡水、打狗、九江、大连、汕头、烟台、天津、重庆等多个口岸。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均有差异,但在强调口岸开放与口岸贸易对区域经济变迁的影响方面,却有其共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林满红的《口岸贸易与近代中国——台湾最近有关研究之回顾》(《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兴起的“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的研究,在理论上既强调口岸对腹地的作用,也没有忽视腹地对口岸的反作用,认为二者是双向互动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吴松弟的《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学术月刊》2007年1期)等。但在实践层面,这些研究更为关注的还是口岸对腹地的作用,亦属于“点→面”范式的分析。
    三是“面→点”研究范式,主要考察腹地因素与区域特征对口岸(口岸贸易)的影响。代表性成果有马学强的《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史林》2003年3期)和佳宏伟的《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年)——以天津口岸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8年4期)等。马学强主要探讨了作为上海核心腹地的“江南”,对近代上海港成长为我国第一大港、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所起的作用;佳宏伟通过对腹地区域灾害与天津口岸贸易波动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区域灾害与天津口岸贸易之间联系紧密,腹地的每一次大灾荒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天津口岸贸易结构和趋势的变动。
    从已有成果的数量、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影响来看,以上三种研究范式,以第二种最为成熟。特别是,“港口—腹地”的研究已经从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港口—腹地”机制,进入全面描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全新阶段,代表性的成果如吴松弟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全九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16年)。第一种和第三种研究范式尚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以上研究范式,对于从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口岸贸易都是比较有效的分析工具。但这三种研究范式显然无法涵括所有对口岸贸易的空间研究路径。从贸易的层面看,口岸的功能主要在于:进口商品从外部市场流入,须首先汇集于口岸,然后再以此为起点流向其辐射的各个区域,这是一个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的空间过程;腹地的商品要出口到外部市场,同样也要经过这一空间过程,只不过方向恰好是倒过来的。口岸贸易的持续进行就是上述两个在方向上恰好相反的空间过程的周而复始。由于不同口岸连接的外部市场和腹地区域往往是不同的,不同口岸的贸易也就有了各自的内涵。因此,将口岸贸易特征的形成作为外部市场与腹地区域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外部市场与腹地区域对口岸(口岸贸易)的塑造作用,是研究口岸贸易不应该被忽视的“空间”视角,不妨将这一视角概括为“面→点←面”研究范式。
    归根结底,研究范式只是一种分析工具,做研究时不应限于任何一种分析工具,而应从问题出发,采用最恰当、有效的分析工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和提升研究水平。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