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颁发30周年。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以规范性文件《〈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作指导,经文物界和出版单位共同努力,《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出版取得了重要成果,彰显了《〈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起草始于1986年。是年1月18日至22日,文化部文物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文物普查工作座谈会,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等部分省文物部门代表与会,笔者作为河北省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黄景略同志主持,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起草文物分布图集编绘问题。在讨论中,笔者就文物分类、分层次,文物定名、时代等谈了意见和建议。会上确定由笔者起草《〈中国文物分布图集〉编绘细则(草案)》。黄景略同志要求抓紧起草,三月份即将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工作会上要讨论“细则草案”。 哈尔滨会议后,笔者进一步搜集资料和研究,抓紧时间起草了《〈中国文物分布图集〉编绘细则(草案)》。3月30日至4月4日,文化部文物局在昆明召开全国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工作会。会上征求了对“细则草案”的意见。同时,中国地图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文物地图有关问题,如图集开本、统一图例、底图、分布图、编制方法等。这次会议之后,《〈中国文物分布图集〉编绘细则(草案)》作了一些修改,主要修改之一是把《中国文物分布图集》更名为《中国文物地图集》。 1987年3月22日至27日,文化部文物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国文物普查编图工作会议,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文物普查和编图工作人员、《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委会成员出席会议。笔者作为《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委会成员与会。会议研究了今后全国文物普查编图工作计划,着重讨论了《〈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草案)》和《中国文物地图集总设计书(草稿)》。会后,根据会上意见对“细则草案”又作了修改、补充。1987年5月26日,《〈中国文物地图集〉编绘细则》正式发布,成为指导文物普查资料整理、编绘文物地图集的重要规范和依据。1993年修订版为《〈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以下简称《编制细则》)。 从历史和现实、文物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文物学科等多方面、多视角进行观察和综合评析,《〈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在今天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制定的《编制细则》,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文物普查资料乃至文物资料第一次作出系统的科学规范,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它是编制文物地图集的重要指导文件,不仅对提高文物普查资料规范性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提高《中国文物地图集》各方面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保障,进而提高了《中国文物地图集》质量和科学水平。 “《中国文物地图集》既不同于历史地图集和名胜古迹辞典,也不同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它是以地图语言表现极为丰富多彩的不可移动文物内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项文物保护基础工程;是对文物普查资料的科学归纳总结,是一部反映中国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状况的大型工具书。”同时,是文物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篇巨著。 根据《编制细则》规定,按照计划和设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一分册。“它有序图、专题文物图、县(市)文物图和重要文物图,有前言、概述、文物说明与文物单位(点)简介,以及最后的文物索引。从而富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别是突破了历史地图的模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是世界上同类书籍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翔实的一部宏篇巨著。”(李晓东:《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篇巨著——评介〈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及河南分册》,载《华夏考古》1995年第1期)它是文物科学研究重大战果,是继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物卷之后文物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国文物地图集》编制细则,为今后文物调查资料整理提供了一个规范。而文物资料的规范和科学性,为文物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不可想象,文物资料不规范、缺乏科学性,文物研究会取得正确的、科学的成果。文物资料不规范、缺乏科学性,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记述,这就影响了这些资料的利用价值,影响了文物研究、保护和传承。因此,应当重视和推广应用《编制细则》。 我国有上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脉延绵不断,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文物工作要做好保护、保存和传承,需要对文物历史和现状等有全面了解,有科学、规范的记述。《编制细则》是一个文物资料规范标准,应当用以指导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资料工作,将对提高全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有积极作用。 文物作为一个学科,应当有它的理论和方法,有它的体系,也应该有文物规范。《编制细则》是对文物的重要规范之一,是文物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文物是二级学科,它的上位学科是历史学一级学科。为了加强文物学科建设,应当借鉴《编制细则》,研究制定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登录规范,为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和发展文物事业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