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书出现人物族属问题辨析 在文书的形成年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得以澄清之后,尤其是在明晓文书乃贞祐三年九月金廷核实陕西等地世袭蕃部巡检与弓箭手诏令的产物之后,不难得出结论:除了临洮路官员完颜(内族)六斤、完颜辨的门等为女真人之外,现存文书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明确标明为巡检、都巡检、都管者自不待言,其他担任万户、部将等军职者,领副尉、校尉等武阶者,包括职务信息残缺的数人,绝大多数当是世袭本族巡检的身份,其族属应为临洮路吐蕃或吐蕃化的蕃部首领。(24)以往研究者对文书的形成年代和背景判定不确,继而对文书主要内容理解模糊,导致在文书人物族属问题上出现错讹,或是误断为女真人,或是误断为汉人,严重影响到对文书的使用和相关研究的准确性。 1.阿奇赵与阿逋兰。杨文将两人断为女真人,唯一理由是“金人名多‘阿’开头”。但这实在不能成为证据,因为蒙古、党项等此类情况同样不胜枚举。河湟、临洮地区的吐蕃蕃部亦然。且不说继董氊为吐蕃青唐政权之主的阿里骨,与文书形成大致同时,宣宗贞祐三年十一月临洮路之积石州,就有吐蕃铎精族首领名“阿令结”。(25)“阿奇赵”(第3行)很可能为蕃部首领,未必定为女真人。 至于“阿逋兰”(第86行),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此人的全名,文书中实际已出现,即“温阿逋兰”(第92行)。从宋仁宗朝亚然家首领温逋奇为唃厮啰之论逋(吐蕃宰相)开始,(26)亚然家即雅仁结族世为邈川(湟州)蕃部大族。宋金时期,该族下属部族众多,一直活跃于河湟、临洮等地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温逋奇之孙温讷支郢成为邈川城主,“住河州之北,所管二十八部族,有兵约六万四千人”。温逋奇之子、温讷支郢成之叔温溪心也很有势力。宋以温讷支郢成为邈川蕃部都巡检使,以温溪心为邈川蕃部同巡检。(27)温溪心之弟即名“温阿旺格”,(28)其侄则名“温阿明”,等等。(29)可见不论是从人名还是从活动地域来看,温阿逋兰与温阿旺格、温阿明等之间密切的族属渊源关系,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他更可能是临洮路吐蕃亚然家某个部族之首领,而不大可能为女真人。从文书中可以看出:温阿逋兰麾下兵马有758名,实力在诸蕃部首领当中比较突出,这应当是其部族地位的客观反映。 2.蒲皋、安百福、霍三十。以往研究者将“蒲皋”(第48、77行)与女真人姓氏蒲察简单比附,遂断其为女真人。问题是,未闻女真人姓氏当中有名蒲皋者,蒲察也未有简称为“蒲”者。即使用简称,也是将蒲察简称为与其相对应的汉姓“李”。唐宋以降的回鹘、西域、大食人,倒是颇有以“蒲”为氏者,最著名的是宋元泉州巨贾蒲寿庚一族,他们当有迁居临洮以“蒲”为氏者。文书中的“安百福”(第54行),情形与之类似。安氏为著名的中亚“昭武九姓”之一,安百福的祖上当为迁居临洮的西域人。宋金时期,此类事例在青唐、临洮很多,譬如阿里骨实乃西域于阗人,“少从其母给事董氊,故养为子”。(30)金末马庆祥之先祖也是西域人,“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31)这是因为西夏截断了宋与西域、中亚之间的通道,吐蕃青唐政权遂成为西域、中亚与中原商贸和朝贡往来的中转要地。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内就居住有各国“往来贾贩之人数百家”,(32)西域人留居其地者自然很多。金朝初期,青唐城归属西夏,临洮遂取代了青唐城的通道地位。至金朝末叶,这些西域人数世定居临洮一带,早已蕃部化。蒲皋、安百福当皆如是。 至于将“霍三十”(第100行)断为女真人,以往研究者未给出任何理由。笔者从《金史·西夏传》中发现:贞祐三年正月,西夏攻临洮路河州之安乡关,当地蕃部首领义军都统曹记僧、万户忽三十击败之。(33)万户忽三十,与文书当中的万户霍三十名、音皆相近,极有可能为同一人。因此,霍三十更可能是河州之蕃部首领,不大可能为女真人。 3.赵锐、杜海、丁仲礼、曹朴京。此四人,以往研究者亦未经论证,即皆断为汉人,理由无非是他们所用的乃汉姓汉名。但是,不必远及李唐,仅从宋神宗熙宁开边以来,在平定吐蕃青唐政权的过程当中,宋廷陆续向众多的蕃部首领赐予汉姓和汉名。熙宁五年五月,宋廷就对青唐大首领俞龙珂“赐姓包,名顺”。(34)其族历宋金两朝为临洮蕃部名族,金朝赐其后裔包长寿以女真著姓乌古论氏。宋廷对蕃部首领所赐之姓,最多的也最为典型的,自然是皇姓赵氏。熙宁七年六月,宋赐吐蕃青唐政权王族唃厮啰之孙木征姓赵名思忠,同时分赐其兄弟辈为赵继忠、济忠、绍忠、醇忠、存忠,赐木征二子为赵怀义、秉义等。(35)自此之后,历宋、金、元三朝,赵氏皆为临洮地区最有号召力的蕃部大族。 熙宁归宋之后,赵醇忠暨其子赵永吉、孙赵世昌世袭洮州蕃部把羊族首领。金初,金朝以其曾孙赵铁哥为把羊族都管。赵铁哥弟赵结什角、赵结什角侄赵师古相继为吐蕃木波四族首领,赵结什角号“王子”,金以赵师古为吐蕃“木波乔家、丙离、陇逋、庞拜四族都钤辖,加宣武将军”。(36)金末元初,临洮赵氏归顺蒙古,“赵阿哥潘,土波思乌思臧掇族氏。始附宋,赐姓赵氏。世居临洮。祖巴命,富甲诸羌。父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归”。(37)此后,赵阿哥潘被蒙哥汗授职临洮府元帅,其子赵重喜则被忽必烈任命为临洮府达鲁花赤。该族虽以赵氏显名数世,实则世居临洮的纯粹的蕃部首领,土波(吐蕃)思乌思臧掇族氏而已。文书中的“[万]户赵锐”(第78行),从其位居万户的豪强地位来看,极可能属此临洮蕃部赵氏,或即赵师古、赵阿哥昌之族属。 在朝廷赐姓之外,蕃部冒用汉姓者显然更多。宋神宗熙丰年间,河州有吐蕃赵家族、岷州有蕃兵将赵惟吉等。(38)徽宗崇宁二年(1103),又有吐蕃“青唐大首领赵兰、氈厮鸡贡方物”,(39)赵家族、赵惟吉、赵兰等,恐怕皆是冒用汉姓“赵”。贞祐三年,巩州第五将城万户即名杨再兴,其人为巩州蕃部首领,显为冒用汉姓“杨”。金末临洮蕃部名将郭虾蟆,世为会州“保甲射生手”,(40)此当为冒用汉姓“郭”。文书中的赵锐、杜海、丁仲礼、曹朴京,自然也存在冒用汉姓的可能性。笔者注意到如下几例相关史实: 丁氏。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邻近秦州的蕃部有丁家、马家两族,“二族人马颇众,甚依倚朝廷”,其他蕃部甚畏之。(41)此两族显然分别冒用汉姓“丁氏”和“马氏”,这也可能是他们依附宋朝的姿态。汤开建即指出:丁家族本为“秦州吐蕃部落”,后移居岷、河、洮等地。(42)据此,文书当中出现的临洮府“也龙河万户丁仲礼”(第9行),断其为使用汉姓丁氏的也龙河蕃部首领应更合乎史实。 曹氏。《金史》载:贞祐三年正月,河州有义军都统曹记僧。(43)按当时的义军制度,临洮路所谓义军都统、万户等,多由蕃部首领兼任,因此曹氏很有可能为河州蕃部大族。曹朴京,在文书当中作“副、万户曹朴京”(第44行),此“副”字或当为“副统”之意。都统之下为副统,其人为副统、万户,当为河州蕃部首领,恐非汉人。或即都统曹记僧之族人,所以为其副手。 除上述四人之外,安百福也被以往研究误断为汉人,前文已说明他为移居临洮的蕃部化的西域人。汪家族、兀蒙族,以往研究者断为“羌”,其实他们都是洮州蕃部,为吐蕃部族的可能性更大。学术界普遍认为:河陇地区在吐蕃一百余年的统治下,到五代时“可以说各蕃族的‘吐蕃化’运动基本完成”,河陇汉人也不例外,至迟在宋代已经“概以吐蕃称之”,皆视其为蕃部。至于女真人入主中原的金朝,显然更是如此。金朝之临洮路(即宋熙河路大部),作为本来大多属于吐蕃青唐政权长期统治的核心地带,这一地区吐蕃部族众多、人口繁盛。(44)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在临洮路的地方豪强中,吐蕃部族都占据压倒性优势,其他非吐蕃的部族生存空间很小,即使存在着少量本为党项、羌人、回鹘等部族以及汉人的地方豪强势力,亦皆大致蕃部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