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10-314页。 ②孟列夫、蒋维崧、白滨:《附录·叙录》,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第63页。 ③杨浣:《黑城〈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考释》,《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以下正文中简称“杨文”。 ④孙继民、杜立晖:《俄藏黑水城所出一件金代军事文书再探——对杨浣先生〈黑城《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考释〉一文的正补》,《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⑤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64-1079页。 ⑥刘浦江:《〈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第167页。 ⑦《整理编·第6册》53《金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录文标点》、《研究编·金代文献研究》之《俄藏黑水城所出一件金代军事文书再探——对杨浣先生〈黑城《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考释〉一文的正补》,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第728-732、1075-1079页。本文所引该文书,皆从此书所录,唯标点或有所更动。 ⑧杨浣:《黑城〈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考释》,《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137页;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第1064页。 ⑨参见《金史》卷26《地理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53-655页。 ⑩金自章宗之后避睿宗(宗辅)讳,将“宗室”改称“内族”,书名不书氏。《金史》卷59《宗室表》有云:“宣宗诏宗室皆称完颜,不复识别焉。”(第1359页)实则宣宗、哀宗两朝,《金史》称“内族”者仍颇多其人:如宣宗贞祐年间的内族承立(卷116《内族承立传》,第2550页)、内族白撒(卷113《白撒传》,第2484页),宣宗兴定年间的内族惟弼(卷16《宣宗纪下》,第355页),哀宗天兴年间的内族承麟、内族斜烈(卷18《哀宗纪下》,第401页)等。文书中完颜六斤仍作“内族六斤”,亦为一例。 (11)《金史》卷122《忠义二·完颜六斤传》,第2667页。“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为海陵王迁中都后自上京路会宁府得胜陀(今吉林石碑崴子附近)迁来的宗族或宗室猛安之一。《金史》卷44《兵志》:“贞元迁都,遂徙上京路太祖、辽王宗斡、秦王宗翰之猛安,并为合扎猛安,及右谏议乌里补猛安,太师勗、宗正宗敏之族,处之中都。”(第993页)参见三上次男:《金代女真研究》,金启孮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7、328页。完颜六斤为该猛安人,又“以荫补官,选充亲军”,与文书书其为“内族六斤”相印证,足证其人极可能具有宗室疏族身份。 (12)《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06页;《元史》卷1《太祖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8页。 (13)参见《金史》卷113《完颜赛不传》,第2480页。 (14)参见《金史》卷123《忠义三·陀满胡土门传》,第2687页;卷106《移剌塔不也传》,第2347页。 (15)《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09、311-312页。 (16)《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8页。 (17)参见《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2页。 (18)《金史》卷58《百官志四》,第1345页。 (19)参见《金史》卷134《外国上·西夏传》,第2872页。 (20)参见《金史》卷134《外国上·西夏传》,第2872页;卷14《宣宗纪上》,第314页。 (21)《金史》卷123《忠义三·陀满胡土门传》,第2687页。 (22)参见《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5页。 (23)参见孙继民:《黑水城所出金代汉文〈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残片的缀合与整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2年,第235-240页。 (24)金承宋制,授蕃部首领以本族世袭巡检之职。其名号地位由低至高大致依次为巡检、都巡检、都管等,皆品位性名号,其实不外本族之首领而已。个别统领数部族者,或予号都钤辖。 (25)《金史》卷101《仆散端传》,第2232页。 (26)参见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9,明道元年(1032)八月,许沛藻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98-199页;《宋史》卷492《外国八·吐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60页。 (27)参见《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蕃夷6之9,刘琳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12页;蕃夷6之15,第9916页。 (28)《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506,元符二年(1099)二月丙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2058页。 (29)《宋会要》蕃夷6之28,第9924页。 (30)《宋史》卷492《外国八·吐蕃传》,第14165页。 (31)《金史》卷124《忠义四·马庆祥传》,第2695页。 (32)李远:《青唐录》,马忠辑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页。 (33)《金史》卷134《外国上·西夏传》,第2872页。 (34)《宋会要》蕃夷6之8,第9911页。 (35)参见《宋会要》蕃夷6之10、11,第9913页;《宋史》卷492《外国八·吐蕃传》,第14168页。 (36)《金史》卷91《移剌成传》附《结什角传》,第2016-2018页。赵醇忠,《金史·结什角传》作“赵顺忠”,今从《宋会要》。 (37)《元史》卷123《赵阿哥潘传》,第3028-3029页。 (38)参见《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甲申,第6098页;卷348,元丰七年(1084)八月戊辰,第8341页。另可参见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0页。 (39)《宋会要》蕃夷6之40,第9931页。 (40)《金史》卷124《忠义四·郭虾蟆传》,第2708页。 (41)《宋会要》蕃夷6之2,第9907页。 (42)汤开建、杨惠玲:《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43)《金史》卷134《外国上·西夏传》,第2872页。 (44)参见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第120-121页;刘建丽:《金朝对陇南吐蕃的招抚》,《西藏研究》2007年第4期。 (45)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第1067、1070页。 (46)参见王曾瑜:《辽金军制·金朝军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12页。 (47)《金史》卷91《完颜撒改传》,第2011页。 (48)《金史》卷44《兵志》,第1002页。 (49)参见《金史》卷57《百官志三》,第1328-1329页。 (50)《金史》卷111《古里甲石伦传》,第2439-2440页。《金史》卷102《蒙古纲传》言其事始于贞祐三年(第2257页),恐不确。 (51)《金史》卷134《外国上·西夏传》,第2872页。 (52)参见《金史》卷103《乌古论长寿传》,第2272页。 (53)《长编》卷349,元丰七年十月癸巳,第8376页。“第”误作“等”。 (54)《宋会要》兵5之12,第8706页。 (55)《金史》卷103《乌古论长寿传》,第2271-2273页。 (56)《金史》卷26《地理志下》,第654页。 (57)《金烛和尚焚身感应之碑》(大安二年),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第497页。保川,误作“宝川”。 (58)《金·宋德墓买地券》,张思温:《积石录》,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65页。 (59)《金史》卷14《宣宗纪上》,第313页。 (60)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第1073页。 (61)《金史》卷57《百官志三》,第1327页。 (62)《金史》卷92《曹望之传》,第2038页。 (63)《金史》卷57《百官志三》,第1327页。 (64)《金史》卷44《兵志》,第1008页。 (65)参见王曾瑜:《辽金军制·金朝军制》,第206、242页;陈学霖:《金代“射粮军”考释》,《金宋史论丛》,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7-105页。 (66)元好问编:《中州集》卷7《李扶风节·二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53页。参见孙继民:《黑水城所出金代汉文〈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残片的缀合与整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35-240页。 (67)《金史》卷44《兵志》,第1007页。 (68)起“洮州界”止万户军哥“步军一”。万户军哥与万户杜海即洮州之“二万户”,其下则为巩州。 (69)数字为笔者计算。此处前言“军兵三百”(第12行),而弓箭手为63人,自愿军则约为237人左右。 (70)张行信:《请辇银粟于洮河等易马书》,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42《马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190页。 (原文刊于《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