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王勇强:对推动文博技术产品发展的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信息网 王勇强 参加讨论

    
    第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博技术产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 万处,国有单位拥有的可移动文物过亿件,每年新出土的珍贵文物大约有10000 件,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接近5000家,每年新增博物馆都超过100 家。
    有学者估算了一笔账:我国博物馆每年举办2 万个展览,假如每个展览投入50 万,每年的需求就是100 个亿;76 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在安全方面每个增加50 万的投入,就是3800 亿的需求;中国属于一个地震高发的地区,50%以上的博物馆处于地震带,至少2000 家博物馆有防震需求,每个需要防震的博物馆增加1000 万的投入,这又是200 亿的需求;过亿的可移动文物中,有大量的珍贵文物需要保护维修;还有方兴未艾的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工作、世界遗产的检测与风险管理工作等等,市场规模还在逐年增加。
    如此众多的文物资源,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急需文物保护利用技术产品和服务,这将催生出一个上千亿的市场需求。
    但是,目前我国文博技术产品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还较弱,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率较低。究其原因是文物保护领域的专业设备技术,往往需要跨学科跨技术的研发,单一企业难以满足多功能的技术要求。因此,应该鼓励营造多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文博用户的能动性,支持强强联合,推动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重点协作工程中心、产业聚集区等等,来带动文物保护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切实提高我国在文物保护技术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
    同时,推动文博技术产品的发展,还需要通过整合资源,产需对接,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来推进技术的国产化和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带动产业聚集效益,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业态的创新,满足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战略需求,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博技术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水平。
    第四, 产品服务是文博技术产品赢得市场青睐的制胜法宝
    文博事业快速发展,文博单位普遍面临事多人少的状况。文博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太少,2016 年,全国文物博物馆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大约14 万左右,这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历史、考古、博物馆类专业出身的文博人员, 而懂机械、工艺制造、信息技术的人才很少。而文博技术产品大多数是工业设备、信息技术类产品,一般使用还问题不大, 但维护、维修工作,则需要具有制造和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才能完成,绝大多数文博单位很少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因此,有文博一线人员曾向企业诉苦,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如果能减轻工作量,或者是能让文保工作更轻松更有效率,可能会用;但如果为引进的技术设备增加人员,或加重工作量太多,给原有工作增添了麻烦,我们引进使用的积极性,肯定就不会高了。
    所以,从文博行业面临的现状看,大量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都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和参与,也需要文博技术产品发挥作用,但前提是,要符合文博行业“事多人少”的实际和需要,这需要生产企业,不仅能把高水平技术、高质量产品带给文博单位,更能把优质服务一并提供出来,包括技术产品、监督试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内容的全方位服务。
    可以说,进入文博领域的生产企业,应该由文博技术产品的制造商向产品制造商+产品服务商的转变,才能满足文博领域的市场需求。未来在文博行业取胜的企业,必然是产品质量优秀、客户服务满意度高、产品信誉度高的服务型企业。
    总之,文博技术产品领域是与用户需求密切结合的产业, 文物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带动市场不断被激化,规模不断被扩大,不仅仅是中国,甚至是在全球都成为很有活力的战略新兴产业。文物保护装备技术产品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值得关注。
    (2017年8月8日6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