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思想的引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抗日救亡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主题,对包括社会思潮在内的社会思想意识进行有效引领,主要有:一是全面抗战之初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二是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在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心怀世界大势,纵览中国近现代史,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作出了预测和判断。三是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作了科学分析。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汪精卫集团、蒋介石集团对三民主义采取“我田引水”式的办法。日本则对三民主义极为害怕,如板垣征四郎所说:“日本把三民主义看成危险的东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在“以华制华”和“政治诱降为主”的策略转变中,转而利用三民主义,声称应加以“修正”,以与“建设东亚新秩序”相一致,并打出了“纯正三民主义”招牌,由此,汪精卫的“三民主义”出笼了。与此同时,在抗日阵营内部,还出现了在蒋介石集团大力支持下的以反对共产党、反对马克思主义为主旨的叶青的“三民主义”。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引领三民主义问题,就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思想理论战线的迫切需要,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决定:“加强党内对三民主义的深刻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三民主义真假辨别论、三民主义新旧区分论、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关系论的辨析,实现了对社会思想意识的有效引领。 第三,模范的行动。 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随后,从河南到山西,逃难的老百姓惊奇地看到,当国民党部队都向西、向南撤退的时候,有一支臂章上写着“八路”、背着简陋武器的部队向东疾行。数日后,这支部队有600名官兵战死抗日沙场,赢得平型关大捷,成就抗战以来第一大胜仗。此外,还有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长期从事抗日武装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以及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日本侵略者曾称之为“挖心战”。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积极开辟和坚持敌后战场,成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而8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才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宏大的历史中往往有许多人物行动的身影。例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夏邑作战中战死沙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负责人杨靖宇战至最后一刻,他牺牲后日军解剖尸体至胃,发现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从“狼牙山五壮士”到走向大江的八位女性铸成的“八女投江”,再到历经酷刑而绝不投降的赵一曼……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在抗日的血光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血性。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广大民心。来华采访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一路护送他的国民党士兵在民宿时自称是八路军,并因此从当地老百姓那里获得所需补给。白修德就问护送他的国民党士兵,由此得到了回答并发出感叹:士兵小声告诉我,假如知道我们是国民党,他们就不给我们了。我这才知道,毛泽东和共产党已经延伸到日本占领区,影响很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