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进一步加强文物学科建设的意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李晓东 参加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研究和文物事业的发展,为文物学科建设创造了必备条件,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是文物学科建设的重要时期,标志性的事情有三项,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纂;二是在大学设立文物、博物馆系,或建立学院;三是文物界专家学者讨论建设文物学。这里作简要叙述,同时,就进一步加强文物学科建设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是文物学科建设的重要工程。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文化部文物局商定,编纂大百科全书文物卷。文物局领导确定由笔者研究起草文物卷框架和选拟一些重要条目。笔者在搜集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文物卷框架初稿。经文物界专家学者讨论,数易其稿后,谢辰生先生让我去拜访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请苏先生给予指导。1985年1月31日,笔者向苏先生汇报了文物卷框架和一些想法。他说,现在框架可以,摆开一看,与考古卷交叉不多。文物与考古不能等同,不能把文物与考古说成是一回事。他认为,文物卷框架和条目(释文)是科研项目。几年之后,谢辰生先生把他为大百科文物卷撰写的概括性文章(一般称前言)《文物》送苏先生审阅。苏先生于1991年7月29日致函谢辰生:“《文物》通读一遍,很好,‘文物与考古’的框架结构体系基本完备了,几年的时间没有白过,值得庆祝 。”在这里之所以主要述及文物卷框架,是基于它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体现着文物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谢辰生先生在文物卷前言《文物》中写道:“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文物本体特点,使文物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发展和完善以文物为研究对象的文物学。这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物卷于1993年1月出版。它的出版是文物学科建设的里程碑。
    在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物卷之初,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应编文物百科全书时,提出应加强文物队伍培养问题。他说,教育部应在大学设文物、博物馆系,或建立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高等学校先后设立文物、博物馆系,或办文博专科班,国家文物局还在复旦大学办文博学院等。如1985年给河北省文物部门分配的报考复旦文博班的名额为5个。1988年河北师范学院办文博专科班,学员来自全省文物单位。国家文物局先后在一些省建设了文物干部培训中心,培训了大批各类文物专业人员。这一切,都为文物事业发展和文物学科建设培养了人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物界一些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探讨建立文物学问题。笔者参与了讨论,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专业实践,思考和酝酿撰写文物学著作。经过多年努力,于1990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拙著《中国文物学概论》,是为第一部文物学著作,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鼓励。此后,又经过十多年研究,在《概论》基础上撰写了《文物学》,2005年10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成为一些高等学校文物博物馆专业教学用书,至今已重印5次,印数近1.5万册。
    文物学科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位列入学位系列,文物博物馆学科已作为二级学科。同时也应看到,文物学科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如文物学科框架体系,学科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学科研究方法等,亟须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此,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应当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对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建立中国特色文物学科是发展文物事业的基石。没有学科作支撑,就可能作出违反文物特点和文物保护规律的事,就可能使文物保护和文物事业偏离正确轨道,甚至走弯路,从而影响文物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相关主管部门在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上承担着主体责任,应顺势而为。
    第二,应当把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纳入“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都没有明确列入文物学科建设内容。这涉及指导思想问题。没有规划,不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作出安排,实施就没有保障。过去虽然办了文博学院,专家学者也有相关著作,但文物学科建设进展不大,没有规划,没有组织保障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进一步梳理历史,认真总结经验,在“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增补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内容,并建立与实施规划相应的体制机制。
    第三,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文物学科体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文物研究机构中设立研究室,研究文物学科框架体系、文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与文物学科基本方法。在文物课题中,设立相应课题,其中文物学科框架体系、文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课题,可采取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方式,但在要求上各类课题应区别对待。文物学科理论建设,对文物事业至关重要。只有在科学的、正确的中国特色文物学科理论指导下,文物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完善与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道路。
    第四,建设世界的中国文物学科。中国有上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历史和文化遗存有其独具的特点,一脉相承,延绵不断;文物众多,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对文物的收藏、研究、保护,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文物研究、保护范式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研究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不断发展,中国文物学科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文物学科是大势所趋,并具备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中国特色文物学科建设和各类别文物的深入研究中,坚持传承、借鉴、发展理念,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建立起中国特色文物学派,在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在遗产保护方面如规则、标准制订,乃至文化遗产方面公约的制订中,享有话语权,发挥重要作用。这应是建设文物研究、保护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