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贯彻《博物馆条例》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社 newdu 参加讨论

    国务院新颁布的 《博物馆条例》 为规范博物馆监督管理、 加强行政执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从实践中看, 如何依据 《条例》 有效解决博物馆在运营、 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繁荣发展博物馆事业, 有四个方面需要加深理解和掌握。
    完善博物馆法人结构治理,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条例》第 17 条明确规定, 博物馆应当完 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有关组织管理制 度。《条例》 中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条款, 不仅 是 《条例》 的内容也是当前改革的要求。 为此, 国家文物局提出在 2015 年完成试点, 随后将 大力推广。
    有人对实行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一定顾虑, 尤其是在市、 县博物馆有一些难处。 但是, 从陕西汉阳陵博物馆等几位馆长介绍的情况看, 试点机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 也初步运作起来了, 比想像的难度要小。 法人治理结构是想让博物馆借助社会力量活起来, 不能仅仅只靠政府一条路。
    在工作实施上, 各地市安排一个国有或者非国有博物馆进行试点, 起码每个地市先抓一个试点, 不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非国有博物馆, 博物馆数量较多的地方如西安市可以抓两个, 在实际中探索一条路径。
    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过程中, 可能有的会淘汰, 有的会发展下去, 有的则会停滞或推不动, 对发展下去的那些博物馆要重点扶持。 这个路子不能断, 这个路子要走下去。 对于发展不下去的要分析原因是什么? 改进的措施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信心要坚定。 这个路子必须走, 每个地市抓一个博物馆不能动摇, 省文物局要挑几个重点进行扶持。
    挖掘藏品潜力, 提升博物馆陈列水平 博物馆界一直有一个共识——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 可是物质基础要体现它的价值, 就是通过陈列向社会展示, 按照主题和艺术的重组进行展示。 实际当中有一些问题, 有的博物馆基本陈列很长时间不变, 老的面孔需要调整; 有一些博物馆临时展览太少,自己办的专题展览比较少, 引进的展览也比较少。 这是博物馆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其实在博物馆等级考核当中, 博物馆陈列是很重要的考量内容。
    《条例》 第 30 条对博物馆陈列做了 6 款规定, 就主题、 内容、 展品和讲解等, 提出形式与内容要和谐统一的要求, 最终达到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优秀文化、 推进文明进步的目的。 在这方面, 我们应深刻体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让文物活起来 ” 的重要论述, 主要就是指陈列这方面, 陈列展览是 “ 让文物活起来 ” 的基础, 博物馆必须把陈列做好。
    回顾以往, 比如说 “ 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 , 每个都有鲜明的主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巧手良医 ” 的主题好、 内容也好, 所以获得了 “ 全国十大精品展览奖 ” 。 延安做的抗战 70 周年的三个展览, 其中 “ 一个国际友人在延安 ” 效果就很好。 革命类的展览实物很少, 照片也不多, 可是当把这个资源重新调整一下, 马上变成了另外一个内容, 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把文物资源通过重新排列组合, 完全可以给人更多的启示。 比如说陕西历史博物馆做的 “ 何家村金银器展览 ” , 原来何家村文物淹没在基本陈列文物当中, 但是集中做了一个主题展后还获得了 “ 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 ,所以文物资源的调整和主题的提炼非常重要。
    我们有些地市县级的博物馆藏品本来比较少, 也硬要做成历史序列展, 感觉内容特单薄。 其实, 有些地市博物馆可以自己组合展览,比如说青铜器类, 地市里面可以组合; 再比如说字画类, 这个单位一点文物, 那个单位一点文物, 组合起来就相当可观。 一般来说同一区域的文化都有相似性, 重新组合肯定会有效果。
    另外, 还有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几乎所有大型博物馆的陈列都是展览公司做的, 陈列部门发挥作用不够。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设计必须自己拿意见, 不要过多依赖展览公司。 陈列中间的辅助陈列有时候过多, 有时候又没有,辅助陈列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 博物馆人对陈列工作要心中有数, 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加强博物馆学术研究, 提升业务水平 博物馆研究问题比较重要,《条例》第 36 条规定, 博物馆应当发挥藏品的优势, 开展相关领域的理论、 应用研究, 提高业务水平, 促进专业人员的成长。 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基础研究, 博物馆整体文化内涵由此而生, 困惑往往是对文物信息研究不透。 对于藏品的认识和研究有一个过程, 是研究清楚才能展览, 还是先展览出来, 再深化研究? 实际上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 也可以先让它跟世人见面, 不能说这个东西我们没有搞清楚就不能拿到展厅。研究人员要了解自己的文物藏品, 只有对自己的文物藏品研究透了, 才能融会贯通, 才能重新组合, 并可以和更多的博物馆进行交流。 结合现在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和普查, 要把一些资料搞准确、 搞清楚。 现在有些馆长就那几件很重要的等级文物能说清楚, 一般的说不清楚, 或者研究还不够, 有时候很普通的文物,达到一定量的重新组合陈列, 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展陈效果。
    博物馆在陈列研究这方面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策展人, 并且要不断接受培训。 策展不仅仅靠知识积累, 有时候要靠一定的智慧, 是一种团队能力。 要有艺术理念, 对历史价值, 对艺术价值都要有所了解, 所以培养精品陈列策展人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馆可以把小馆带一下, 比如市县的小馆要搞精品陈列可以到大馆学习。
    博物馆研究要借助社会力量, 包括一些研究社会文物保护的其他的一些设备和工具, 要与高等院校方面共享, 让资源优势和硬件设施发挥作用, 同时要站在参观者的角度策划, 需要相互合作, 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得天独厚, 他们与德国、 比利时、 英国都在合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要吸引各个方面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这也是我们打开大门和社会共享的方式。
    博物馆是社会开放单位, 不能在小圈子里面转。要多让观众来, 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评议, 不能满足于 “ 自娱自乐 ” , 因为博物馆要有社会的担当, 一定要在全社会系统里面考虑文化互动问题。
    彰显社会教育, 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是文物和教育系统的互动合作问题,西安市文物局等单位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值得肯定。 教育和文物系统已经推荐了一部分成功的教育案例, 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哪种方式有效你就按照哪个方式做, 你能创造更好, 不能创造你可以学。 与教育系统要有良好的关系, 市县文物局和市县教育局可以取得联系, 馆校之间要多联系。 路子要拓宽一些, 让学生能够通过博物馆得到更多的教育, 留下很深的印象。
    博物馆的陈列和宣教要走出去, 综合博物馆每年安排到市县做一些流动展览, 要让别人知道博物馆是干什么的。 自我评价要变成社会的评价, 要努力让社会认识到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和功能。 2016 年国际博物馆日要集中宣传《博物馆条例》, 要让社会知道博物馆与老百姓是什么关系?
    要宽容讲解的方言使用, 现在推广普通话, 但是不同的博物馆条件差异太大, 对一个县上的博物馆来讲, 应该允许有一些方言, 要包容, 不然有些当地人听不懂。 讲解员接待观众时, 观众会提出一些问题, 每一个问题是需要研究的, 使讲解内容更为丰富。 还应注意差异化问题, 观众对象不一样, 讲解的深度、 角度、 方式不能一个模式。
    现在博物馆注意力放到未成年人学生身上较多, 也要考虑老年人, 博物馆展线上过去没有凳子、 椅子, 如果要放置则人流不畅, 有的观众要坐轮椅参观, 这些都要研究和解决。 要以文物为本、 以人为本, 二者结合很重要。
    《条例》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叫做 “ 功能优先 ” ,博物馆功能优先的原则非常重要,大量的博物馆建成以后才感到没有电梯不行,陈列离库房太远,或者把残疾人通道忽视了,或者灯光照明不理想。功能优先的原则,博物馆必须要优先考虑,要体现博物馆的顶层设计理念。博物馆是综合博物馆还是专题类博物馆、还是遗址类博物馆要先定位,按照藏品内容,包括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要求设计。必须把功能优先原则预先考虑,包括新建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既要非盈利又要发展事业, 这个度不好把握。 经费问题仅靠政府投入还不够, 还要有自身造血功能, 像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文化相关产业发展非常快, 陕西省现在层次比较低, 复仿制、 出版、 博览、 外展、 影视要多元发展。 要发展创意产品, 不能简单的复制, 要把科学、 艺术、 历史价值与产品文化基因和符号联系起来, 发展文博相关产业。 要与人们的时尚生活需求结合起来, 让人时刻感受到历史文化对他们非常有帮助。
    (2016年1月5日第5版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