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探寻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源头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刘国祥 参加讨论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东北亚地区同期或稍晚阶段的史前文化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红山文化主体分布在西辽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在考古学研究中通常称其为辽西地区,该地区连接东北平原与中原腹地,属于典型的文化交汇区域,史前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东北区域特色,又与中原地区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红山文化的年代为距今约6500—5000年,是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之一。
    苏秉琦曾经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红山文明在辽西地区崛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实证。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
    1930年,梁思永到赤峰英金河流域进行史前考古调查,揭开了辽西地区田野考古的序幕。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水野清一等人对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陶器、石器等实物资料;1938年,《赤峰红山后》考古发掘报告出版,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1949年以前,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赤峰红山后》报告所公布的材料范围之内。
    1954年,尹达首次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强调红山文化对于研究长城以北和以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相互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1983年,牛河梁遗址群开始正式考古发掘,成为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牛河梁遗址群分布范围广达50平方千米,发现有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祭祀平台等遗存,是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埋葬和祭祀中心,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牛河梁遗址通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群最终得以科学确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的代表。苏秉琦由此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这一重大课题,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2年春季,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红山文化聚落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对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进行调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并复原了一尊红山文化晚期的整身陶人,通高55厘米,头部戴冠,神态逼真,表情丰富,在全国同期考古材料中十分罕见,是红山文化晚期祖先崇拜的重要实证之一。2012年底,《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正式出版,系统刊发了牛河梁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材料,对于深入推动红山文化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