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学是一门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学科。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徽州文书开始大量发现和流传。利用徽州文书,结合其他徽州历史文献和文化遗存等,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为主体,以徽州整体历史文化和徽州人活动(含本土和域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日益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关注。徽学研究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前发展状况如何?目前又面临哪些问题?当如何应对?近日,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 为跨区域比较研究提供范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徽学研究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卞利:徽学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从学科价值来说,徽州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具有典型意义。徽学研究并不是研究徽州地方史,而是通过徽州区域史的研究,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跨区域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极为典型的范本。从多学科价值来说,在徽学研究中,多个学科都能从中发掘出不同的学术增长点。从艺术价值来说,徽州留存有大量的版画、雕刻、名家书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凝聚人类智慧的结晶。徽学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徽州艺术的发展状况。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徽学研究一方面通过挖掘文物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促进当地科学地进行文化遗存的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遗存;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上徽州制度、徽州社会、徽州宗族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今地方发展模式和社会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此外,徽学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弘扬、传承和创新厚重的徽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徽州有很多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如安徽绩溪的章氏家训,其中蕴含的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的优秀成果,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及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