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宝墩:长江上游的文明初曙(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曾江 参加讨论

     
    发掘宝墩: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王城
    与其他地区相比,成都平原地下水位高,陶器等经长期浸泡,出土文物很难有完整器物,新石器时代的“坛坛罐罐”也不是珠光宝气的金银财宝。但对学者而言,宝墩是一个大惊喜,是一个有待数代学者投入毕生精力进行发掘和研究的大宝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宝墩工作站自此成立,一系列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宝墩展开。
    1995—199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墩遗址展开发掘,确认地面上较为明显的土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修筑的城垣,城址平面为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6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东北—西南走向,方向约45度。保存较为完整的是东北城垣、东南城垣的北段、西北城垣的北段,其他地段保存程度不一。走在古城遗址内,根据考古简报所附的示意图寻觅,城垣依稀可辨。从卫星航拍地图上能更为清晰地看出古城轮廓,残存的城垣好像是上天在大地上作画留下的,这里一撇,那里一捺。
    随着发掘的进一步展开,考古工作者再次被震撼,原来宝墩古城是一个双层城墙结构,外城面积达276万平方米。从全国范围来看,宝墩古城是继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古城之后的国内第四大新石器时代城址。四五千年前的成都平原常常遭遇洪水肆虐,在那样的洪荒年代,崛起一个如此大城,气象万千,可说是当时的王者之城。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宝墩工作站站长何锟宇向记者介绍了发掘过程。自2009年11月以来,为进一步考察宝墩的文化来源、聚落变迁等问题,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第四段的子课题项目研究,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察调查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地面调查、城内钻探、采样分析等工作,在古城遗址外围发现多处长条形土埂,经过解剖发掘,确认是宝墩文化时期的夯土城墙,在内城墙外的四个方向都确认有城墙或壕沟,其中东北边的外城与内城城墙重合。研究还发现,外城墙修筑时间晚于内城墙,但内外城墙曾同时使用过。
    何锟宇表示,宝墩外城墙的发现,使学界对宝墩古城遗址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探索宝墩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社会复杂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长江流域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完善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发展轨迹的理论构架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