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古代玉玦的用途和形制举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柴晨鸣 参加讨论

    
    玉玦的形制
    玉玦形制多样, 基本类型有璧形、环形、 镯形及管形等, 此外还派生出多种类型: 方形、 长方形、 几字形、 钩形、 神兽形等不一而足。 这些玉玦有的无纹饰, 也有的加雕了纹饰。 大致而言, 中国东北及黄河流域一带流行基本型耳饰玦, 其余地区除此之外, 还出现各种类型。 例如, 台湾卑南遗址的人形玦和奇特罕见的异形玦、 广东梅县出土的三角形玉玦, 以及复杂成套的组玉玦。 不同的形式和纹饰, 反映出不同时代、 地区和民族的特色。 以下笔者选择介绍一些典型的、 以及特殊形制的玉玦。
    1.兴隆洼文化璧形玉玦(图 1): 直径 3厘米、 孔径 0.7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碧绿色, 细腻温润, 表面有凹坑和土沁。 外廓为不甚规整的圆形,中央稍偏处从两面钻一孔。
    2.春秋璧形龙纹玉玦(图 2): 直径4.8 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 器表有褐色沁及水沁, 纹饰内还残存有朱砂痕。 一面双阴线雕琢一个个变形虺龙卷鼻, 圆眼, 相互交接。 玦内圆孔边缘阴刻一圈平行短直线。 背面光素无纹。
    3.战国方形玉玦(图 3): 长 2.85 厘米、 宽 2.4厘米、 厚 0.2厘米; 右长 2.8、 宽2.8、 厚 0.2厘米,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墓葬出土, 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1对。 墨玉,呈墨绿色, 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晕, 磨制光润, 微透明。 这两件玉玦出土于一座墓, 呈方形, 玦口均从两面磨切而成, 断面呈三角形。 左面一件玦的一角钻有一个小圆孔。
    4.战国扁方形玉玦(图 4): 最大件外廓 3.6-4.8厘米、 孔径 1.9厘米,最小件外廓 2.2- 2.9 厘米, 孔径 1.1 厘米, 厚0.90-0.2厘米,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 13号墓出土,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 对。呈乳黄白色, 表面光洁润滑, 有玻璃光泽。 扁方环薄片, 外方内圆, 两侧圆弧边, 上缘外曲如弓背, 下缘内凹如弓弦。内缘作正圆形, 缺口宽约 0.2厘米, 环至缺口处均有二细圆穿孔。 另外, 下排 1对玦面还各有一圆孔。
    5.战国至西汉扁平椭圆形玉玦(图5): 长 2.5 厘米、 宽 2 厘米、 厚 0.25 厘米,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双河乡毛家坝老龙头墓葬出土, 现藏于凉山州博物馆。青玉质, 器上附着白色沁斑。 整器扁平椭圆形, 其上部钻出椭圆形孔, 在器上端切除以缺口, 两侧磨为半月形。
    6.西汉尖头玉玦(图6): 直径 2.2厘米, 贵州省普安县铜鼓山遗址出土, 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黄褐色, 半透明。 孔偏向一侧, 玦口为尖头。
    7.西汉扁平斜坡形玦(图 7): 直径5.3 厘米、 孔径 1.7 厘米、 厚 1.2 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惠州坟场出土, 现藏于广州博物馆。 透明水晶。 二面均为中间扁平, 外缘呈斜坡状。 内环切割不居中, 环璧为两面坡, 中间起棱, 缺处断面为六边形。 打磨较为粗糙, 缺口处有切割的崩缺和线形条纹痕。
    8.商代晚期凹口玉玦(图 8): 直径2.8厘米、 孔径0.95厘米、 厚0.45厘米,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 119 号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白色。周边磨薄, 一侧有缺口, 中部以管钻法钻出一孔, 略向一侧, 孔径大于器宽。 器身横穿一孔, 器身外侧磨出数个凹槽。
    9.新石器晚期镯形玛瑙玦(图 9):外径 10.5厘米、 内径 8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灰白色玛瑙质, 局部有浅棕色纹理。 内、 外缘磨成楔形两面突棱, 横断面呈六棱形。 缺口处两端均切成楔形。
    10.西周镯形鳞纹玉玦(图 10): 直径 10.1厘米、 内径 7.2厘米、 厚 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 有微沁。圆环形, 玦口开口处细窄。 玉玦在外减地浮雕一圈鳞纹。 此器造型十分独特,在传世及考古出土品中少见。
    11.西周镯形水晶玦(图 11): 直径4.7厘米 、 厚 0.6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 94号出土, 现藏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 无色透明。 内侧两面钻, 玦口锯切而成, 加工精细。 器形规整。
    12. 战国晚期绿松石环形玦(图12): 直径 3.8 厘米、 厚 0.7 厘米, 浙江省余姚市老虎山 14号墓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呈青绿色。 两面平整, 侧面呈弧形, 缺口呈斜面, 表面晶莹润亮。
    13.东周环形石玦(图 13): 直径3.6-6.7厘米, 香港特别行政区赤鱲角过路湾出土, 现藏香港历史博物馆。 8 件。灰黑色。 与通常的玉石玦有所不同, 玦口显得较窄, 玦体较细, 缘面略呈圆弧形, 底面近平。
    14.崧泽文化勾钩形玉玦(图 14):高 2 厘米、 宽 1.2-1.7 厘米、 厚 0.4 厘米,浙江省余杭市瑶山 55号墓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 对。 透闪石玉, 沁为鸡骨白色。 弯勾状, 扁平体, 外形略呈钩形。
    15.春秋管型玉玦(图15): 直径 2.3厘米、 高 2.7 厘米; 右:直径 2.2 厘米、 高2.6厘米 ;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 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1对。 青色,有土沁。 体呈不相连的圆柱形, 中空, 通体饰蟠夔纹, 上端口沿饰重环纹。
    16.红山文化黄玉兽首玦(图 16):高 5.9 厘米 , 宽 4.8 厘米, 重 90 克。 黄绿色, 黄褐色沁。 红山文化标志性动物形象之一。 兽体弓背卷曲, 头尾相接处有一缺口, 呈“C”字形。 兽首刻划较其他同类出土物简练, 双耳正面直立, 双圆眼外凸, 面部以鼻梁为中心隐起脊凸, 并有若干条阴勾线波纹, 背部对钻一孔。
    17.河姆渡文化玉玦(图17): 上左:直径 2.2厘米; 上右: 直径 2厘米; 左: 长2.61 厘米、 直径 1.2-1.7 厘米;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2件。 2件均为萤石质, 黄绿色。 玦一面略呈弧面, 另一面较平。 其中第一件玦口联结, 为联结型玉玦。
    18. 马 家 浜 文 化 圆 珠 形 玉 玦(图18):直径 2.1厘米, 孔径 0.6-0.9厘米,厚 1.7 厘米, 1974 年江苏省常州市圩墩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器呈黄褐色, 算珠状, 有缺口, 孔系一面钻成, 孔径正面小, 底面大。 取料硬度低, 似为滑石。 出土时置头部两侧, 似为生前墓主系于双耳。
    19.西汉组玉玦(图 19): 最大件外廓 3.5-4.4 厘米、 孔径 1.5-1.9 厘米,、 厚0.2-0.09 厘米;最小件外廓 1.7-2.1 厘米、 孔径 0.6-0.7厘米、 厚 0.1-0.2厘米;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 13号墓出土,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28件。 多呈灰白色, 表面光洁平滑, 不透明。 有一件灰白中有灰绿色, 有几件面上均附着植物痕迹。还有一件除缺口处有两个细圆孔外, 侧面另钻一孔。 均呈圆环状, 上端正中有缺口, 缺口宽 0.1-0.2厘米, 环至缺口处变窄, 两端钻有细圆穿孔, 圆环素面无纹饰但规整, 大小相依有序。
    20.西汉方形玉玦(图 20): 长 7 厘米、 宽 7厘米、 孔径 1.3厘米、 厚 0.2厘米,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黄白色, 受沁, 有蓝色斑。 外方内圆, 四角尾尖齿,呈右旋向。 一侧有细缝缺口, 通圆孔。 正面侧边留有切割锯痕。
    21.石峡角形花芽玉玦(图 21): 直径 9.1 厘米、 孔径 5.8 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鸡骨白。 玦体扁薄, 廓边缘雕有四个角形花芽。 玦口切割整齐。 原已断破成四截, 在断口的两侧钻有成对的小孔, 以系丝线接缚。
    22.石峡“山”字形玉玦(图 22): 直径 6.2 厘米、 孔径 3.2 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褐色。 玦面扁薄, 廓外缘雕有四个“山”字形装饰。 断口切割整齐, 似为对半剖切。
    23.战国锯齿形玉玦(图 23): 直径5.6-5.8厘米、 厚 0.2厘米,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墓葬出土, 现藏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玉, 呈青灰色, 光润, 不透明,局部分布有丝网状及块状青绿色, 基本形体为璧形, 廓缘外对称有四个突出的冠, 每冠六齿。
    24.卑南四突耳饰玦(图 24): 出土于台湾省台东县卑南遗址, 现藏于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暗绿色, 有白色沁。 玦体呈窄环状, 有细缺口。 有一部分玦体外对称分布四个突出的小柱, 亦称“四突耳饰玦” 。
    25.卑南几字形耳饰玦(图 25): 长5.6 厘米、 上宽 2 厘米、 下宽 3.1 厘米; 上中: 长 5.1 厘米、 上宽 2.2 厘米、 下宽 2.4厘米; 上右: 长 9. 厘米 6、 宽 2.2厘米; 下左: 长 5.6 厘米、 宽 3.8 厘米; 下右: 长 5.厘米 8、 宽 3.1 厘米。 台湾省台东县卑南遗址出土, 现藏于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共 5件。 暗绿色, 有白色沁。 有窄长条形两种, 玦孔位于玦体上端。 有两件窄长条形缺口处向外撇。 长方形玦体上右对称的两个圆孔。 细缝玦口直线磨锯而成, 一端的圆孔由两面对钻。 这种耳环皆出于头部, 都是单件出现, 大都与管珠同出。
    26.台湾卑南文化双人兽形玉玦(图26): 长 6.6厘米 、 宽 3.9厘米、 厚 0.35厘米, 出土于台湾卑南遗址 B2413号复体葬石板棺内。 半透明暗绿色, 满布白色细条斑及灰色斑点。 造型非常独特的这一类型玉玦极为罕见, 但曾经出土于卑南遗址遗迹台湾北部圆山文化系统的芝山岩遗址。
    27.台湾卑南文化多环兽形玦(图27): 长 6.8 厘米、 宽 2.8 厘米、 厚 0.3 厘米, 出土于卑南遗址 B2413号復体藏石板棺。 浅绿色, 透明度高, 有暗灰色斑点。 这一类型的玦形器仅有一件而已。主玦身上兽头及兽尾的造型, 还相当明显可认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