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 小学课本中“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猴子天生有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的品性。猴群中等级制度森严,唯猴王命令是从。猴子们有自己的语言,在群体生活中,善于互相配合,团结友爱。遇到敌人时,它们会齐心协力,奋起反击,在山上堆石头或抛石块来进行反抗,并齐声吼叫,直到把敌人打退。 明朝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明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骚扰。爱国将领戚继光整顿兵马,抗击倭寇。士兵们在山中练习放炮,时间久了,就连林中的猴子也学会了。一天,倭寇大举入侵,戚继光见自己兵马不足,寡不敌众,就让士兵们把火器抛在路上,谁知火器被群猴捡到,猴子们见到异类,便用偷偷学来的火炮法向敌人发起冲击。戚家军大喜,借群猴的火势,向敌寇发起猛烈攻击,大获全胜。 猴子团结一心、不甘示弱的品质意志不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写照吗?中华民族是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中华儿女有着自立自强,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广大人民群众在困难面前自觉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中国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中国人讲团结、重和谐,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和从容。 正义化身 说起猴,“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不能不提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美猴王”的形象深入人心,享誉世界。孙悟空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他神通广大、侠肝义胆,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是劳苦大众心中祈福求安的“保护神”。他“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取经路上不惧强暴,不计得失,降妖除魔,勇敢无畏,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师徒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孙悟空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天生的“喜”感,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它总能积极、自信地化解危机,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从未有过一筹莫展、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取经路上,它以降妖除魔为乐事、为天职,妖怪来了,唐僧落泪,师弟们担惊焦灼,只有它老孙气定神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孙悟空的喜感和乐天派的性格与取经路上的万般艰辛形成了巨大反差,它身上这种豁达乐观、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这也是这部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令无数观众喜爱“这只猴子”的原因。 可孙悟空毕竟是猴,难舍猴性。性情急躁,自由散漫,不服管束都是它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因此,“齐天大圣”的形象更立体了,更鲜活了,更打动人了。猴性本天生,看待孙悟空要看它的本质,学习它身上的精神。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将猴性、人性、神性三者完美结合,成为集善良、智慧、勇气于一体的理想化身。它是“猴文化”的代表,在它身上体现了“猴文化”的精神内蕴。虽然它很叛逆,起初很有破坏性,但始终自信自强,不屈不挠,有情有义,正气凛然,不服输,不怕苦,从它的身上映照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顽强生命力。 自古至今,人和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人对猴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加深。“美猴王”孙悟空等神话传说,更见证了人类与猴子之间剪不断的情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猴文化”的研究探讨中来,也有很多著作和成果问世。尽管如此,中国“猴文化”仍是尚待挖掘的文化宝库,来日必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