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汉长安城的前世今生(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政协报 newdu 参加讨论

    文物保护的“特区”
    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闭上眼,俯耳细听,风中仿佛隐隐而来,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这里接受群臣朝拜,山呼万岁;霍去病在这里掷地有声地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马铃声声,张骞手执旌节出使西域,并由此开创出古代丝绸之路……
    可是睁开眼来,远处是高楼,仿佛城市的轮廓,近处是低矮的草木,一片萧瑟。除了广袤,丝毫感受不到当年“何其赫隆盛”的景象。
    沧 海桑田、斗转星移。曾经的汉长安城变为了农田和村庄,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成了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当法律面对群众基本生活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只 是限制老百姓不要干什么,那老百姓能干什么?”1997年,现在的文物局长赵荣那时候还是个老师,他受当时文物部门委托,开始带队介入汉长安城的研究。 “我们告诉老百姓不要去挖鱼池,同时也在研究能比挖鱼池对遗址破坏更小的产业。我们第一个研究报告,就是建议在汉长安城里发展观光农业。后来又发现,如果 在遗址上随意种树,根系的发展也会对遗址产生破坏。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划,开始对汉长安城规划切块。”让赵荣感到欣慰的是,经过20多年努力,汉长安城遗址 保护受到了各方重视,从一个遗址、垃圾交错在一起的空间,变成了搬迁8平方公里,75平方公里总体控制区,3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特区”。
    如今,毛新亮和同事们已经习惯了“特区”这个称谓。他还开玩笑说,这个称谓是政协给的,因为特区的设立最初源于一份政协提案。
    在2007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交了《关于设立西安、洛阳“国家遗址保护特区”的提案》。首次提出以“特区”概念推动大遗址保护的思路,由此正式拉开了汉长安城特区从诞生到发展的序幕。
    单 霁翔在提案中指出,西安、洛阳是我国古代王朝都城的集中所在地,是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城市。但现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不利 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障碍。由于西安、洛阳的各大遗址区域被分割归属不同的行政区和街道办事处辖区, 不能设立统一的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保护和管理的合力,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人口搬迁和村庄改造等关系到大遗址保护的重 大问题很难顺利开展。
    单 霁翔建议,国家应批准在西安、洛阳的大遗址群地区集中设立“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由陕西省、河南省针对西安、洛阳的大遗址比较集中的区域,调整原有的行 政区划,成立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建设遗址区以外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流大遗址保护区内的 人口和产业,通过大型遗址公园和文化遗产园区的建设,改善当地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由此带动周边可建设用地综合效益的提高,使当地民众直接受益,并“反 哺”大遗址保护,实现大遗址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全面和谐发展。
    提 案建议最终成为了现实。2011年9月3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设立全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特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 区,并成立了以局省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区建设领导小组。2012年8月,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特区建设实施方案》,决定由未央区按照 “政区合一型”模式组建特区管委会,具体负责特区建设组织实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