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匈奴族源诸说评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任崇岳 参加讨论

    “匈奴自为匈奴”说
    持此说者以曹永年、何光岳为代表。曹永年《战国历史上的“匈奴”》(《光明日报》1963年4月10日)认为:“司马迁总结匈奴历史提出‘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严格说来,这是一种误解。至于后人进一步认为殷、周以来的荤粥、猃狁、匈奴乃异名同实,这种说法,除了声韵上的一些联系外,似乎是证据不足的。”何光岳《匈奴族源漫议》(《寻根》2004年第6期)则说,“匈奴就是匈奴,并非獯粥、猃狁、鬼方,这三个族乃出于羌人……而义渠、戎、狄乃至林胡,楼烦、混夷皆为北方部落,不可一概混合,只是匈奴在秦以前仅是一个小部落”。
    此说不承认匈奴族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这是不恰当的。任何民族都有演变、发展、形成的过程。比如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则是历经夏、商、周三代才在中原地区形成的,其中夏族是黄帝后裔,建立商朝的是东夷族,周人则是羌族。周平王迁都洛邑,边陲的戎、狄也乘机内徙,与中原诸夏杂居,形成新的华夏族,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后来的汉族。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吸收是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匈奴族岂能例外?
    鲜卑与通古斯说
    持此说的是美籍华人学者朱学渊。他在《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一书中说:“我们关于hun(即匈)人祖源的结论也只是:他们最东方的源头,可能是满蒙地区的‘鲜卑’和‘通古斯’部落。”又说:“鲜卑、仆骨、高车、乌古、斛律和通古斯兀者部落等,都是hun人(即匈奴人)的重要族源。”
    《国语·晋语》云:“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这是鲜卑见于史籍最早的记载。周代的鲜卑还很弱小,《后汉书》《三国志》才为鲜卑立传。鲜卑人是东胡的一支,汉朝初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鲜卑山,故称鲜卑族。匈奴的前身荤粥早在夏商时便活动于大漠南北,比周朝出现的鲜卑历史还古老,鲜卑人怎能成为匈奴的族源?高车也称丁零、敕勒、铁勒,丁零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冒顿单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其居地大致在匈奴与康居之北。丁零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匈奴、鲜卑人,丁零人的一部分也融入匈奴族。因此,说匈奴人中有鲜卑、高车的成分则可,说鲜卑人、高车人是匈奴人的族源则不可。
    通古斯也不是匈奴的族源,朱学渊所说的“通古斯”实际上是“东胡”。一些学者认为,东胡与通古斯只是译法不同而实为一回事。这种看法其实并无根据。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早已指出:“‘通古斯’本是从今贝加尔湖地区迁到列纳河中游的突厥语族雅库特人对其邻近民族的称呼,后为扩张到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所采用,最后被作为学术用语,用来概称分布在东起今库页岛、西至叶尼塞河中下游的语言系属相同的诸民族(通古斯族)。把这个晚出的名称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活动在今内蒙古东部的东胡扯到一起,是十分荒谬的。”
    在关于匈奴来源的争论中,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齐思和《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历史研究》1977年第3期)系统地论述了这种意见,他说: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匈奴便以不同名称出现于各种文献中,殷周时的鬼方,周代的混夷、獯鬻、猃狁,春秋时的戎、狄,皆指匈奴,秦汉以来称之为胡为匈奴,“这些名称都是同一个原音的对音。到了秦汉以后,匈奴这个名称固定下来了,其余的名称逐渐废弃不用”。需要指出的是,匈奴虽与鬼方、獯鬻等有渊源关系,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简单翻版,而是在不断吸收周围各族成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成匈奴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