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世界历史》2010年3期 姚百慧 参加讨论

    五
    中法建交是中法两国从各自考虑出发采取的建设性步骤,但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双边关系的范围”,是“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83)。中法关系缓和本身就是对亚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因而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法建交冲击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这符合国际政治的发展潮流。更为重要的是,中法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通过建交发展友好关系,证明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而且对世界政治也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
    在1949-1968年这20年的历史中,美国从反共意识形态出发,不仅自身采取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而且强烈反对其他国家承认中国。法国承认中国事件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因此受到美国的反对是必然的。美国认为戴高乐的行动源于其大国地位的诉求,也有想要重返印度支那地区的现实利益考虑。美国担心,如对法国承认中国事件听之任之,会导致美国遏制中国的链条上打开大缺口;而法国想在印度支那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也不愿看到。冷战思维与现实利益的纠葛,使得美国采取了反对中法建交、限制中法建交影响的种种举措。
    从局部的和短期的效果来看,美国第三阶段的干预行动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它导致联邦德国、日本改善对华政策的行动裹足不前,让与美国有重要利益的其他国家如意大利、澳大利亚、某些非洲国家暂缓了各自承认中国的计划。但是,建立在过时的遏制战略上的这种决策,其最终失败是无疑的。美国既无法阻止中法建交,也无法遏制中国影响的日渐扩大。仅仅在1964年一年中,就有6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64-1965年,中意、中澳相继达成互派商务代表的协定,中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84)这种情况正如腊斯克所描述的:“如果巴黎与中国建交,我们很快将面临一些非洲国家、比利时、加拿大、日本和其他国家承认北平的危险。……法国是一个特殊的情况——如果大坝上出现这个洞,洪水将很快穿过。”(85)中法建交也冲击了美国国内舆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莱特在1964年就开始抨击美国对华僵硬政策。1966年又举行对华政策听证会,学术界人士提出应该对中国采取“遏制而不孤立”政策。(86)实际上,美国政府并非没有认识到遏制中国的困境,约翰逊私下里就同意:如果美国在三四年前承认北京,事情也许会好一些。(87)然而,囿于意识形态等因素,约翰逊政府仍不愿改变对华政策。至于美国为何此时还维持对华遏制与孤立战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总之,从这一过时的战略出发制定的阻挠中法建交的政策,其最终失败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