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麟游石窟:大唐盛世的宝藏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宝鸡日报 记者 王星 李波 参加讨论

    一座小城里的石窟,穿越千年历史风云,见证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兴起、繁华、落寞……今日重走石窟路,我们带着虔诚之心对未知探索,期待美好的收获。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在历游莫高窟石窟后,感慨道:“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诚然,石窟是坚石雕刻的艺术,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市共有33处石窟被列入宝鸡是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而据名录记载,麟游的石窟就占 6处。麟游石窟的久负盛名,其规模虽不能和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相较,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却独具魅力。
    麟游,因隋唐皇室夏宫——九成宫而闻名于世。在九成宫遗址周围,分布着一定数量的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这一站我们选择了两处——慈善寺石窟、石鼓峡石窟。
    先说慈善寺石窟,它可是 2001年 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着“国保”光环,这一行不会失望。慈善寺又称慈禅寺,位于麟游县东南漆水河西岸,古庄子村西南约 500米处,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 (593年— 600年 ),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都有扩建,是隋唐时期的皇家石窟寺院。
    走进慈善寺,景色宜人,这里的石窟可以用“宏大”形容,它们分布于河岸西面和南面长约 510米的青石崖壁间,高出河床有 10至 30米。据最新文物普查发现,此处有 3窟 11龛,造像共 50尊。窟、龛平面均呈马蹄形,面宽 1.38米至 7米,高 1.5米至 7.2米,进深 0.4米至 6米。窟内主佛均高 4.5米以上,所存造像圆润丰满,工巧绝妙,时代风格鲜明,是隋唐皇家寺院佛教艺术精品之作。
    一号窟面宽 7米,高 7.2米,进深 6米,内圆雕三世佛,高 3.7米至 4.5米,宽 1.9米至 2.3米。佛螺髻,袒胸,长 衣,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施禅定印,髹漆彩绘。有宋大观、明嘉靖年间题记两则;二号窟面宽3.35米,高5.45米,进深 2.46米。内圆雕如来佛,高4.76米,宽 1.66米。佛立姿,高肉髻,着通肩大衣,袒胸,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持摩尼宝珠,跣足。佛像两侧辟大小方龛或尖拱龛4个,内浮雕一佛二菩萨或一菩萨。大佛右后壁刻《敬福经》一篇,两侧壁有题刻两则;三号窟为一未完成石窟,距窟底 1.3米处有一后代补凿的方形龛,龛内高浮雕有一尊坐佛像。
    沿着石阶,一步步走进石窟,抬眼望去,这一尊尊造像,让人有了时空穿梭的错觉,历史书页被一一翻开。据史料记载,隋仁寿二年( 602年)六月五日夜,慈善寺新佛堂开光之日,就有灵光映现,并绕梁三圈。六月九日,天降银屑天花,舍人崔君德用金钵奉给皇帝御览。慈善寺崖壁间的石佛像,工巧妙绝,是唐永徽四年( 653年)的作品。唐文宗开成元年( 836年),慈善寺佛舍遭大水毁坏,后多次修复……
    现如今,慈善寺石窟窟檐的木构建筑虽是仿唐新建的,但窟内所雕的佛像却是面容圆满端详,裙带衣纹流畅,刀法简练有力,与县城西南百尺崖摩崖造像的造型、衣纹、装饰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慈善寺石窟是我省境内雕刻最精、保存最好的隋唐石窟之一。特别是二号窟内所刻《敬福经》,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世俗佛经。
    告别了这处“国保”石窟,我们一行向着石鼓峡石窟出发。
    石鼓峡是麟游十二景之一,位于县城的东北方向。河水在这里硬是把石峰劈开了一道又深又窄的峡谷,使得涛声似擂鼓、潭面如银珠。
    此处石窟,在县北村东北约 500米处的澄水西岸石鼓峡西侧砂岩崖壁间,南北长 10米,东西宽 6米。东至澄水东岸,西至石窟外 55米处,南至石窟外 50米处,北至石窟外 53米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鼓峡石窟始凿于唐代,南北两侧分布。北侧为石窟 1座,内有摩崖造像一尊和题刻数则,南侧为摩崖石碑 1通。北侧石窟,坐西面东,平面呈长方形,平拱顶,面宽 3.3米,高 4米,进深 3.4米。窟内佛造像一尊,残高 1.25米,肩宽 1.12米。佛高肉髻,着通肩袈裟,袒胸,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施无畏印。窟右后壁有唐开元四年( 716年)、元和十五年( 820年)、乾符四年( 877年)题刻数则,左后壁有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游人题记两则;南 20米处有摩崖石碑一通,雕琢于砂岩崖壁上,碑长 2.65米,宽 1.1米,深 0.08米。碑首半圆形,浮雕佛像 3尊,风化严重,仅可见大致形状。碑身长方形,碑文仅存左下角,其余起翘脱落,字迹风化,漫漶不清,可辨字体为楷书。
    为了保护石鼓峡石窟,邻近的县北村村民自发地修建了窟檐和石碑,并用不锈钢的铁网护住了窟内佛像。虽历经岁月的磨蚀,但造像千年来的风韵犹在,引来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从现存宝鸡地区石窟的始建年代上看,自北朝历经隋唐宋而至明清,跨越多个时期。石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精华,融会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每一处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人们对石窟的向往,不仅因其隐秘而逝去的光华,更因这一处处的石窟铭刻着一个王朝的传奇史诗和艺术智慧。
    览隋唐离宫之胜,咏今朝麟游之美。麟游石窟对我们研究隋唐时期宗教文化和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这座小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