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考古迎来走向世界的新机遇。目前中国考古约有70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和世界文明的核心地区考古发掘,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玛雅,是世界上唯一诞生于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却不知是何原因,仿佛一夜之间在美洲消失,空留下成千上万座巨型石碑、神庙、宫殿和金字塔供后人猜想。科潘,是玛雅文明著名的城邦,控制范围大致包括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马拉的牟塔瓜河流域中部。19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即在此开展考古工作。 “在科潘从事考古,就如同找到一份工作,项目不结束,工作就不会结束。如果没有大的不可测的事件发生,中国考古学家甚至可以在这里做上100年,那散布在丛林深处无人问津的金字塔也许正等待着我们的探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已经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 两次与玛雅文明擦肩而过 在此之前,李新伟和玛雅文明有两次接触。 2000年到2004年,李新伟在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读博士,当时系主任聘请了玛雅文明研究的权威彼得·马修斯任教。另一次是2007年到2008年,他在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玛雅考古和研究的费什教授就在身边,离校不远的皮博迪博物馆也经常举办关于玛雅文明的讲座。但李新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不多,“那时候一心想多学些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学习其他内容有点力不从心。” 2013年,李新伟到危地马拉参加世界文明对话论坛,顺道参观了玛雅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蒂卡尔,第一次进入玛雅世界,李新伟特别震撼。参观时他看到了日本人在遗址边建立的工作站,“当时还在想中国何时能在玛雅开展田野工作。” 第二年7月,应墨西哥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邀请,社科院考古所到墨西哥和洪都拉斯访问,李新伟也在其中。在墨西哥,他们参观了特奥提华坎、阿尔班丘等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址。参与接待的费什教授还带他们详细参观了科潘遗址的王宫区。“这一次让我们对中美洲文明有了全面的印象,大家对在玛雅开展考古工作怦然心动。” 费什自上世纪80年代就在参与哈佛大学在科潘考古工作,因为对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中国前辈考古学者张光直的钦佩,他对中国考古学家特别有好感。参观结束后,费什随即安排他们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局长维吉里奥见面,确定了合作协议,然后到总统府,在总统的见证下正式签署协议。 2015年6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在北京签订了共同开展玛雅文明重要城邦科潘遗址考古研究的协议,标志着中国考古学者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开展的首次田野工作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考古“走出去”战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科潘遗址考古和玛雅文明研究列入创新工程重大课题予以支持。从那时起,每年都有各个学科的中国学者分期、分批到科潘遗址,进行发掘与研究。 他们相信中国考古能力 2015年7月,考古工作正式展开,工作地点是一处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2016年4月,考古队开始了对西侧北部建筑的正式发掘。其间不断有精美雕刻出土,包括与中国龙首酷似的羽蛇神头像、玉米神头像等。 虽然发掘的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当地政府对中国考古学家充满信心。“这缘于他们知道我们在田野工作方面的能力,相信考古学家的基本素质。”李新伟说。 费什也是强有力的学术后盾。他和哈佛大学的付罗文教授一起,促成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中美洲文明培训班,招收了5名中国博士生。哈佛燕京学社以前主要是资助东亚学者到哈佛研究东亚文明,但这次很痛快就批准了这个项目,因为他们认识到鼓励东亚学者研究世界其他地区文明将是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面对新的课题,李新伟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知识储备都不够用。“新的雕刻出土了,就赶快问费什,看书查资料。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从自己亲手发掘出的文物入手,那种领悟是读多少书都难以获得的。” 当然,技术和学术上的争论还是有的。玛雅人认为建筑有自己的从死亡到重生的生命循环。他们会拆除旧建筑,等于杀死旧建筑,再在其废墟上覆盖新的台基,让建筑得以重生。因此,玛雅建筑经常如同俄罗斯套娃,最晚期的建筑下埋着多个时期的早期建筑。“了解这些早期建筑的情况,对讨论社会发展演变特别重要。但要用打隧道的方法,发掘起来很费事,分析起来也特别复杂,我因此和当地的技工就此发生的讨论也特别热烈。但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开始了真正的彼此了解,进入到融洽合作的境界。”李新伟说。 在对比中更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 考古人随遇而安的能力都挺强的。“这里的主食是玉米,吃多了不舒服。我们就教厨师做些中国饭,有时候也会自己动手。” 安全也是问题。遗址所在地的城市圣佩德罗苏拉是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街上手机被抢的概率很高。有军警把守的科潘,周围也发生过毒贩火并的事。还有蚊虫叮咬和热带病,去年流行过寨卡,参加发掘的年轻人都很紧张。 李新伟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当地语言。“每周学习三次西班牙语,一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二是表明我们扎实开展工作的诚意。我们是想像哈佛大学一样,持续百年。”周末的晚上,听着邻居家庭大聚会的欢声笑语,也会想家。科潘明月升起的时候,北京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李新伟的女儿读高二,正是关键时刻,爱人工作压力大,身体又不好,真是天涯已远,家更在天涯之外。 到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核心地区进行发掘与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家的夙愿。2000年开始的“中华文明探源”项目实施多年后,这一愿望变得更加迫切。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外国考古中心,中国考古“走出去”成为共识。参与项目的学者深切认识到,要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必须要与其他文明进行对比,而加深对其他文明了解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从基础的考古开始。 虽然大家对玛雅文明才有了些初步了解,但已经感受到亲手触摸另一个灿烂文明的震撼,也引发出一些关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道路的思考。 “在玛雅做考古,可以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如此丰富多彩,这正是我们走出去考古的目的:放开视野,在了解世界文明的前提下体悟自身文明的独特,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李新伟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