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展览 服务社会大众 郑州博物馆基本陈列以郑州历史发展为依托,由“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三部分八个展览组成,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中“郑韩故都陈列”“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被河南省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优秀陈列展览。1999年新馆开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000余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近200个,其中“古都郑州”“郑州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古代石刻艺术陈列”等陈列展览获得国家文物局“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项。另外,郑州博物馆数十次到意大利、日本、瑞典等国家参加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河南省博物院组织的境外文物交流展,郑州博物馆的藏品不断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随着博物馆工作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观众对陈列展览的期待进一步提高,常规、传统的陈列内容,难以将观众从多元化娱乐生活中,吸引到庄严肃穆的博物馆中来。在此背景下,郑州博物馆策划的“郑州市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成果展”“我们的生活”“君子四艺——琴棋书画艺术展”“《劳动的故事》展”“天工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等展览,更新了人们对博物馆展览的传统认知,也在陈列展览方面吹起了一股清新、亲切之风。 2012年郑州博物馆推出的“我们的生活”展览由六个部分组成,按照时代发展序列,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展示单元,展出各类实物1000余件。其中既有不同年代的各式桌椅板凳、衣箱书柜、衣帽服装、杯盘碗碟,也有书本文具、报纸杂志、火花粮票、玩具玩偶。既有反映时代特征的红色收藏,也有展示抗美援朝、盛世奥运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老式电子管收音机、留声机到晶体管收音机、收录机、复读机、学习机,从老式电话到传呼机、大哥大,展览把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实物用品、图像照片、文化符号等进行展示,堪称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郑州社会发展的全景微缩。 琴棋书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文人雅士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业,其渊源与演进和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相同步。2013年亮相的“君子四艺——琴棋书画艺术展”分别介绍琴、棋、书、画的历史演进、文化内涵,通过各个时期的琴棋书画实物展示,使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丰富“君子四艺——琴棋书画艺术展”活动,还同时开展了“儿童围棋秀”,“我心中的郑博”少儿美术画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并评出优秀作品在郑州博物馆展出,将平面化的展览与立体的活动深入结合,在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郑州博物馆隆重推出的大型原创展览《劳动的故事》展,共展出480余件劳动工具文物,包括至今沿用的部分传统农具。展览结合中原地域特点和中华农耕文化的历史人文背景,以农具诞生及其造型不断发展演变为脉络,对农具种类、功用、主要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揭示这些劳动工具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以及古代传说。 一提到“博物馆”,很多人觉得高深莫测、文物难懂。只有先引起观众的兴趣,把他们吸引到博物馆看展览,才能慢慢养成他们的参观习惯,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城市历史、知晓文物知识,增强文化自豪、提升文化自信。郑州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展览的开展,不少青年观众被吸引到了博物馆中来。每逢节假日,年轻的三口之家、三五成群的学生团体,涌入馆内来领略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适应目前观众年轻化的趋势,郑州博物馆加强了新媒体在参观导览、宣传展示和公众互动中的应用,率先开通“扫扫二维码,畅游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只要在平台上输入对应的编号,就能获得相关展品的详细信息,并提供语音导览,让博物馆里的“讲解员”随时“带”在身边。此外,还同百度百科合作组建了郑州博物馆百科数字博物馆,每件藏品均配有语音解说和文字介绍;推出了郑州博物馆“掌上移动博物馆”,可看、可听文物藏品3D展示及陈列展览展厅虚拟漫游…… 2014年博物馆日期间开展的问卷调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使在博物馆内举行的现场活动变成了“立体展览”。这些灵活丰富的推广形式,开创了“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