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生前最后留下的文字之一。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世界历史,因为他早在中学时代就有一个理想,就是把他自己的一生和人类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为整个人类服务。他在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要选择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样,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马克思一生所献身的事业,和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决定了他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若想了解任何问题,或者思考任何问题,抑或解决任何问题,没有对这个问题的历史思考,没有对这个问题历史的了解,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即或要谈也是很肤浅的,或就事论事,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世界历史,他留下的《历史学笔记》,约合中文165万字。在这里,我想谈《历史学笔记》的文本、前沿和现代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历史学笔记”?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在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说法,除标题是《历史学笔记》的著作外,还有一个广义的“历史学笔记”,其内容除《历史学笔记》外,还包括《古代社会史笔记》(也被称作《人类学笔记》或《民族学笔记》)。马克思两部历史学笔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第二,围绕着历史学笔记,不管是广义的历史学笔记,还是一般意义的历史学笔记,国内外学术界都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这些问题?我以为,这些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回答了什么,而在于它提出了什么?因为提出的那些问题,对于丰富、完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至于它回答的具体内容,都可视为一家之言。我们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我们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或者说我们只吸取其中的一部分,这都无妨。第三,思考我们学习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现代意义,我想,这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对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了解相对还比较少,我们应该了解它,因为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人类历史过程的一部重要的作品,而且也是我们今天思考、回答世界和中国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一部作品。它是历史著作,但具有现代的启迪意义,具有现代的价值。 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一是剩余价值理论,另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原理、它的内容、它的价值,我们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我们都在不同程度地来深化、拓展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停留在这样一个认识的阶段:唯物史观是一个逻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概念、范畴、理论的描述,是通过逻辑的思维来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今天谈马克思《历史学笔记》时,我们首先想强调的,唯物史观既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同时,也是实证的产物。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由两个方面来构成:一个是逻辑思维,一个是实证研究;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在逻辑思维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历史学笔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并非马克思所做的唯一编年史,而是马克思一系列历史学笔记里的一种。马克思一生在历史学研究中,一共做了7个编年史摘录,分别是:克罗茨那纳赫笔记中关于法国和德国的2个编年史;巴黎笔记中关于古罗马的简短编年;1857年1月关于俄国的编年史;1860年6月关于欧洲历史的编年史;1879年《印度史编年稿》;1881-1882年《历史学笔记》。从前6个编年史的写作情况看,马克思都是为了使自己熟悉所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而做的。可以说,就像“读书就作摘录”的习惯一样,通过做编年史,以熟悉所研究问题的历史史实,是马克思的研究习惯。这是马克思进行科学研究所做的基础性工作。相对于前6个编年史来说,《历史学笔记》篇幅比较大,与马克思晚年的土地所有制研究有直接关系。这一研究,是他经济学写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但是也不尽如此,例如,在《印度史编年稿》中,马克思十分关注印度人民抵抗英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针对殖民主义者所宣扬的印度人在入侵者面前随时准备屈服的谰言,马克思用事实进行了驳斥,认为这是反对英国恶棍和吸血鬼的战斗,使人们看到,印度人民如何前赴后继保卫自己的家园。对历史上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如扎克雷运动(法国)、瓦特·泰勒起义(英国)、胡斯战争(捷克)等,马克思认为这是欧洲封建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表现,在《历史学笔记》中都有记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