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李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 newdu 参加讨论

    
    姓 名:李 文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1月
    进院时间:1997年7月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 历:博士研究生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副院长
    研究方向:亚太政治
    掌握外语:英语 日语
    电 话:64036159
    传 真:64063041
    电子邮件:Liwen2001cn@yahoo.com.cn
    教育背景:
    1978年3月-1982年1月 辽宁锦州师院(现渤海大学)政治系 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7月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世界现代化进程
    工作经历:
    1974年10月-1978年2月 内蒙赤峰巴林左旗医院任总务主任
    1982年2月-1984年8月 辽宁鞍山电大任教师
    1986年8月-1994年8月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
    1997年7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社会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学术活动:
    1、1992年5月-1993年4月 以奖励研究员身份赴日本东京立教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研究工作。
    2、1995年10月-1996年9月 以研修生身份赴日本东京一桥大学学习。
    3、1998年4月-1998年10月在松下政经塾学习。
    4、2003年10月-2004年1月日本中央大学访问学者
    奖励情况:
    《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2005年获第四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专著类二等奖。
    当前研究:
    1.东亚现代化进程
    2.新加坡政治
    3.廉政文件建设比较研究
    4.亚太政治社会转型研究
    5.政治因素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
    学术著作:
    1.《东亚社会运动》(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亚洲政治概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4.《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6. 《东亚:宪政与民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 《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9. 《东亚社会变革》,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0. 《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学术论文:
    1.日本国民心理嬗变的原理与趋向,日本学刊2010年第3期
    2.东亚现代化,《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点》,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3.民族国家意识的培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当代亚太》2009年第3期
    4.战后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运动,《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5.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学生运动的产生与意义,《当代亚太》2008年第5期
    6.“和”文化与日本外交困局,《当代亚太》2007年第12期
    7.构建东亚认同:意义、问题与途径,《当代亚太》2007年第6期
    8.东亚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当代亚太》2006年第12期
    9.东亚国家廉政文化建设比较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0.中日政治关系失和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日本学刊》2006年第4期
    11.中日民间对立情绪增长原因探析,《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
    12.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当代亚太》2006年第3期
    13.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当代亚太》2005年第9 期
    14.从中国稳定发展与中日关系,《当代亚太》2005年第7期
    15.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及其借鉴意义,《当代亚太》,2005年第5期。
    16.NGO与东南亚政治社会转型,《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4期
    17.东南亚中间阶层的二重性及其成因,《当代亚太》2004年第6期 
    18.中国和平崛起:何以能与何以为?《当代亚太》2004年第5期 
    19.全球化新时代的来临:理论诠释与现实意义,《当代亚太》2003年第11期 
    20.东北亚合作需要观念变革 ( 载《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4期
    21.从东亚的经验看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性 ( 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2.东亚的崛起与全球化即“西化”时代的终结,《当代亚太》2003年第1期 
    23.21世纪汉语的昌盛与东亚文明的复兴,《当代亚太》2002年第7期 
    24.东亚的崛起与东西方关系的嬗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5.韩国文化对东亚文化的“离异”与“回归”,《亚非纵横》2002年第4期
    26.重新评价东亚儒教文化的历史作用,《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2期 
    27.东亚家族企业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向,《当代亚太》2002年第1期 
    28.中国申奥成功和加入WTO对东北亚经济态势的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11期 
    29.东北亚人口跨国流动与迁移的难点与问题,《当代亚太》2001年第5期 
    30.新中产阶级与东亚现代化转型,《当代亚太》2001年第1期 
    31.美国与东亚在经济安全领域的相互认知,《当代亚太》2000年第9期
    32.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 ,《日本学刊》2000年第5期
    33.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阶层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34.关于亚洲非政府组织的几个问题,《当代亚太》2000年第4期 
    35.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刍议 ,《东北亚研究》2000年第3期
    36.亚洲市民社会的兴起,《当代亚太》2000年第2期
    37.环黄海经济圈形成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日本《面向亚洲的视点》1999年第9期 
    38.对日本东亚战略的重新审视 ,《当代亚太》1999年第9期 
    39.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当代亚太》1999年第6期
    40.德川早期日本兵农分离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日本学刊》1999年第3期
    41.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面临调整,《当代亚太》1999年第3期 
    42.知识经济挑战日本 ( 载《东北亚研究》1999年第3期
    43.温柔化与幼稚化:我国学术界对日本文化的两种误读,《日本学刊》1998年第5期 
    44.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东北亚研究》1998年第2期
    45.明治时期日本官僚集团的自我更新,《日本学刊》1998年第2期 
    46.日本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权转换,《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日本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特辑 
    47.关于“民富主导型”现代化模式的几点思考,《开放时代》1997年3、4月号
    48.当代日本农业的兼营状态及其发生,《日本学》1997年第8辑
    49.刍议中国社会学重建和发展中的理论建设问题 ( 载《南开学报》1992年第1期
    50.论默顿社会学中程理论对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1期 
    51.现阶段东亚地区实施地方分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5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与思考,张蕴岭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研究集刊:中国对外关系:回顾与思考(1949-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
    53.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复兴的条件与机制,北京大学《亚太研究论丛》(第五缉)2008年4月
    5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内对外关系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5.东南亚国家政治转型中的非暴力群众运动,北京大学《亚太研究论丛》第三缉2006年6月
    56.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需要鼓励地方自主创新——关于天津市武清区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调查报告,《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2期
    57.《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与农民的政治参与》,《日本学》第十五辑,2009年
    亚太时评:
    1.真伪学者辨——肖传国雇凶伤人的警世价值 《中国青年报》
    2.莫学“将军”掉了枪 《中国社会科学报》
    3.唐骏“学历门”背后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